感悟優秀繪畫藝術,增強傳統文化“杏”仰——--------莫文隋青年志愿者協會繪畫大系宣講會總結
習近平總書記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演講中提出:“中華文明經歷了5000多年的歷史變遷,但始終一脈相承,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最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而中國古代繪畫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瑰寶之一,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創造力的結晶,通過對中國古代繪畫的學習,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傳統藝術、文化與思想。本次中國歷代繪畫大系宣講會秉持著傳承與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理念,希望能讓更多人指導并了解中國歷代繪畫作品,同時增強文化自信,傳承和發揚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宣講會上,主講人從中華文明突出的五個特性入手,以“愛國、民本、天人合一”等貫穿中國歷代繪畫的思想主題為切入點,從中國傳統文化特有的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四個維度講述了中國傳統文化中蘊含的歷史基因與文化脈絡,繪畫與文字同源而生,是中華文化賡續相傳的基因密鑰,是中國文化在當代仍然具有生機活力的內在因子,是我們在當代深刻感悟并傳承傳統文化的重要途徑。“以山水人物寄情思”是中國古代繪畫的普適人文寄寓,畫家一筆一劃間表達的不僅是對自然的向往,更是對社會的沉思,繪畫藝術不僅是以藝術技法表達畫家情感的藝術創作,也是文明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反映文明進程的重要載體,具有建構和形塑中華文明的文化價值。
宣講會后,不少同學表示,在中國傳統繪畫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沉浸式”,從喧囂繁忙的生活中抽身,發現繪畫中蘊藏的內在美學和文化價值,習得了許多有意義的知識。在被問及關于傳統文化在當代如何繼續熠熠生輝時,有同學飽含激情地說到,我們這一代的青年應當在充分理解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將傳統文化中蘊含的內在精神融入到現代文明中,使其發揚光大。
作者:楊雨婕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