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文化傳承之扎染篇 ——記新聞臺記者線下采訪
非遺文化傳承之扎染篇 ——記新聞臺記者線下采訪 每天睜開眼第一件事——刷小紅書!還沉浸在小紅書的快樂中,突然被“18日大學生接待會”群里的一條消息打斷啦!應急反應——速速禮貌回復,并以最快的速度換好衣服出門啦!“速速來門口!”叫醒柯柯后,我在門口等待柯柯的到來。出發去光明小學啦! 首先被光明小學的少年宮環境所吸引:寬闊敞亮的教室,簡潔大氣的布置,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香味。最具特色的是:紙質的粽子式香囊!中醫藥大學的就是不一樣!講臺上的小麻布袋里裝著各種各樣的香料:迷迭香、薰衣草、月季......跟著耐心的學長一起做,學長膚色自然樸實了一點,雖然被同學們吐槽嘲笑,但學長心態賊好,仍是說著:“那可不是呢!這是最自然的!只有最帥的、最美的老師才會來這里上課呢”保持一種良好的心態是邁上自信人生的開始。
手是稍微笨拙了點,但經過耐心的教導還是勉強可以完成的制作的。三份同樣的方形紙,經過前后的不同折疊,以順序拼接起來,成功地組成了一個粽子式的香囊,塞入一個掛式珠鏈,古典古風感起來了。 世界風情音樂會上,涵哥帶我們以音樂韻律云游世界:從中國大陸出發,踏上西行之旅,來到新疆,一曲《葡萄熟了》感受西域風情之美;跨越崇山峻嶺,來到歐洲,英文歌曲《wonderful》使我們置身于“incredible--wonderful”的濃郁英文氛圍。音樂會不僅是一次聽覺盛宴,而且更是一個展現自我、各顯神通的盛大舞臺。 場面最大的還屬家銘哥的“扎染藝術課”!家銘哥臺風很穩,首先展示了扎染的成品,然后介紹扎染藝術的發展歷史以及制作的過程——潤泡、折疊、扎橡皮圈、浸染、晾曬、收成品。扎染有三種具體的類型:圓心紋、竹節紋和米字型。每一種扎染類型都有其獨特的魅力。能和孩子們一起動作制作,親子體驗扎染的魅力,是一件及其有意義的事情。 新聞臺記者還特地對此次扎染課程進行了全過程攝影。鏡頭記錄下孩子們稚嫩的小手,晾曬時的可愛,展示作品的笑臉,和伙伴們一起分享的快樂。這一次,還有幸代表“逐夢前行”暑期實踐團扎染課程,接受了記者的采訪。哪怕面對鏡頭,還是略有絲絲的羞澀,但得到了攝影老師的肯定與鼓勵。
“我們來自湖南師范大學逐夢前行暑期實踐團隊,這次來到白箬中心小學,是希望和孩子們一起共同度過一個快樂的暑假。今天,我們為孩子帶來了扎染藝術課,希望通過孩子們親手制作,參與扎染全過程,能鍛煉自我動手能力,感受非遺藝術之美。” 扎染只是傳統藝術的一個縮影,還有許多非遺藝術亟待更多的人去傳承、去發揚。
作者:多彩大學生網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述舊日慨奮斗歲月,看如今見新朝氣象
- 金秋時節,丹桂飄香。時逢福州大學至誠學院二十周年校慶,作為至誠一份子的我們真情涌動,感觸良多。二十歲的青年朝氣蓬勃,有敢為天
- 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