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弘揚以偉大建黨精神為源頭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用好紅色資源”,就必須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甘肅省古浪縣在長期治沙實踐中形成的“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當代愚公精神,亦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精神蘊含著中國共產黨人一脈相承的紅色基因和矢志不渝的初心使命,是偉大建黨精神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傳承和發展,是激勵廣大青年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動力。
為了弘揚和宣傳中國共產黨人在甘肅˙古浪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形成的這一精神,引領和幫助廣大青年學生在與實踐相結合的“大思政課”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響應學校“沿著總書記足跡,學思踐悟新思想”的號召,2023年7月17日,西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組織并開展了一堂以“暖陽古浪行,點亮沙漠光”為主題的行走的思政課,古浪實踐團成員正式開啟了暑期社會實踐之旅。
第一站八步沙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八步沙林場時,曾拿起一把開溝犁,參與到治沙勞動中。為追尋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古浪實踐團成員到達了此次社會實踐的第一站——古浪縣八步沙。實踐團來到了當年習總書記參與治理的壓沙點,切身體悟治沙精神;參觀了八步沙六老漢紀念館,了解治沙歷史;采訪了第二代治沙人的治沙經歷,回顧治沙過程。
實踐團成員首先來到習近平總書記壓沙點,認真聆聽了八步沙林場副場長石銀山同志回憶習近平總書記開沙溝、鏟黃沙,參與治沙勞動的場景。同時還進行了親身實踐,深刻感受六老漢治沙歷程的艱苦,體悟黨在長期治沙中形成的“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當代愚公精神。
接著,實踐團成員步入八步沙六老漢紀念館,參觀了治沙六老漢的形象雕塑。透過館藏歷史的學習,深切領悟到了他們治沙路上矢志不渝、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和不畏艱難、辛勤勞作的奮斗精神。
隨后,實踐團成員通過采訪回顧了第二代治沙人郭萬剛爺爺的治沙經歷。治沙人的事跡傳遞出一種堅定的信念,那就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同時也彰顯了“扎根荒漠、接續奮斗、甘于奉獻、頑強拼搏”的當代愚公精神。
實踐團成員在八步沙紀念館中觀摩學習期間,還與蘭州大學生態學院見習考察團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學習。
滿懷著對八步沙的好奇與憧憬,以及對“八步沙六老漢當代愚公精神”的無限敬佩,實踐團成員來到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在這里,實踐團成員們切身體悟到了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從六枚指印到三代堅守,八步沙六老漢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懷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書寫了“荒漠變綠洲”的生動傳奇,詮釋了“信念不泯,生生不息”的偉大實踐!
#FormatImgID_3#
第二站富民新村
古浪實踐團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踏入了此次社會實踐的第二站——古浪縣富民新村,重溫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的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一起探尋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的富民密碼!
2019年8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富民新村視察時強調,黨的一切工作都是為老百姓的利益著想,讓老百姓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也正是牢記著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富民新村全體村民感恩奮進、埋頭苦干,鄉村美、產業興、農民富的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在這里鋪展開來,富民新村的富民路也越走越寬!
在富民新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張延堂的帶領下,古浪實踐團成員參觀了干城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老百姓的幸福就是共產黨的事業”在古浪縣干城鄉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的展示墻上,一行大字引人注目。這是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干城鄉富民新村考察時留下的深情話語。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這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初心和使命。古浪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讓當地群眾過上好日子,是我國脫貧攻堅戰中一個典型又普通的真實案例。
隨后,古浪實踐團成員走進村里一家養殖戶進行采訪。老人談道:“以前我們住的是土坯房,種了七八畝地,一年下來連家里吃的糧食都不夠,現在好啊,住進了新房子、學校就在家門口……在政策的扶持下,我修了4個棚,以前我養著100多只羊,現在養著300只羊,我覺得日子會越來越好,我們感恩好政策,感恩好時代,感恩我們的黨!
接著,同學們走進村里一家農戶家里,叔叔帶領同學們參觀了他的蔬菜大棚。叔叔說:“我們村里種菜、種水果的村民很多,還是因為政策好,我們才能發展這些特色的蔬果產業,而且有了產業,村里人的思想也變了,外出務工不是我們掙錢的唯一選擇,回鄉創業,就是近年來村里年輕人的新選擇。”
第三站古浪戰役紀念館
“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古浪實踐團到達了此次社會實踐的第三站——古浪戰役紀念館。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實踐團成員緬懷革命先烈,深入感悟革命先輩們不畏艱險、浴血奮戰的英雄主義氣概,感受中國革命勝利的來之不易。
國家管網員工表示,“在紀念館中,我看到了許多烈士的介紹和照片,他們每一個人都是英雄,他們用自己的生命換取今天的和平,這種偉大的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努力奮斗,為社會主義事業貢獻自己的力量。”
一張張紀實圖片、一件件館陳文物、一個個生動故事,訴說著紅軍西路軍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實踐團成員深切感受到了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實踐團成員紛紛表示,我們應當以革命先輩為榜樣,立足崗位、扎實工作,立志為黨和國家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第四站古浪縣城東西兩山
古浪縣南部山區,位于祁連山東端支脈。過去,因為過度開墾,導致生態脆弱,荒山禿嶺不長草,人窮糧少吃不飽。2012年開始,一場生態移民搬遷攻堅戰拉開序幕,也正是因為這場綠色戰役,古浪的大山變了顏色,產業富了群眾口袋。
透過歷史與現實、結合理論與實際,我們看到了古浪縣生態環境的“高顏值”和經濟發展的“高質量”同步推進,古浪的綠水青山正實現向金山銀山的轉變。不知不覺中,古浪實踐團也到達了此次社會實踐的最后一站——古浪縣城東西兩山:切身感受花海中的綠色生機,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理念,深刻感悟生態文明建設對改善人民生活環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性。
小結
通過本次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實踐團成員沿著習近平總書記的足跡,走入了甘肅省古浪縣,汲取了當地奮進新時代的精神動力。值得一提的是,此次實踐團將思政課從課堂走到了村莊,從課本走到了實踐,近距離地使實踐團成員透過黨的生態歷史實踐和現實成就,感悟到了共產黨員在生態文明、鄉村建設過程中應當具備的使命意識和責任意識,深刻領悟到了中國共產黨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使命!而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更應該在實踐中齊奮斗建新功,展現新時代青年的正能量,讓“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青春誓言在隴原大地上更加嘹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