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期三下鄉|逐夢鄉村,遙領振興躬身實踐傳精神,揚帆奮進正當時。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山東科技大學“逐夢鄉村,遙領振興”暑期社會實踐團隊于8月17日至18日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三下鄉”活動,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的行動力,走進山東省鄒平市明集鎮社區,展開與小朋友們的遙感科普之旅;參觀明集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感受遙感與鄉村振興的碰撞;探訪東營市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學習鹽堿地振興的科技力量;研學黃河三角洲鹽堿地農業試驗示范基地,來一場遙感課堂的田間開講。
躬身鄉村促教育,遙感科普助成長8月17日,實踐團隊成員們首先為明集鎮的小朋友們帶來了一堂精彩的關于遙感知識的科普活動。團隊成員們通過生動的講解向小朋友們普及了遙感在農業、海洋、自然災害方面的應用,隨后組織小朋友進行神舟系列積木組裝游戲讓小朋友從聆聽者變為參與者。最后通過現場無人機演示更加激發了小朋友們對遙感的興趣。一位小男孩開心地說:“今天我學習了三個衛星,還有無人機的一些知識,而且我以后想要從事有關遙感和航天相關的職業,以后想成為一名宇航員,探索太空的奧秘”。
訪明集強村展廳,覓農業振興篇章17日下午,團隊成員來到明集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在牛方鵬(“老牛”)主任的帶領下參觀了明集鎮的遙感大數據平臺和鄉村振興展廳。“老牛”主任詳細介紹了明集在農業遙感模式、現代化農業產物種植管理(病蟲害監測,作物產量預測)、以及全產業鏈服務等鄉村振興實踐情況。在介紹過程中和團隊成員分享感受“你們學習的遙感在鄉村振興中大有可為”,更深切地體會到了遙感技術在鄉村振興和農業農村現代化中所起到的作用。
鹽堿振興新技術,科技翅膀展潛力18日,團隊成員們來到國家鹽堿地綜合利用技術創新中心進行參觀學習。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大家了解了鹽堿地現代種業三級育種體系,深入觀察和了解了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人工氣候室鹽堿地植物(黑麥草,燕麥、大豆、高粱)的培育改良情況,參觀了中國科學院計算機所現代化無人農機和機器人研發等,參觀了中國農業科學院益蟲資源利用與生態防控研發平臺,深刻體會“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在農業發展的廣闊潛力。團隊成員學習領悟了習近平總書記在調研時的話語“開展鹽堿地綜合利用對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科研教學寫大地,潛心學習促振興來到黃河三角洲鹽堿地農業試驗示范基地,大家專心地聆聽羅永開老師講解關于鹽堿地開發過程中的農作物品種改良及探索。李振海老師在高粱品種選育地塊進行了無人機操作講解和光譜數據獲取,“同學們,通過我們課堂上的多光譜和高光譜數據,可以提供高粱高通量表型數據,為高粱育種提供高效、便捷、無損監測手段”。每一位成員都在認真的學習。相信通過此次參觀學習,每一位成員都體會到了科技創新所帶來的巨變,也會在以后的學習道路上更加刻苦努力。
水擊三千里,扶搖九萬里,“逐夢鄉村,遙領振興”團隊以盛夏韶華,為鄉村孩子科普遙感知識。在研學活動中,他們研有所思,學有所獲,旅有所感,行有所成!他們在實踐中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爭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