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大農科學子:暑期社會實踐報告
“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延伸課內教育至課外的一種方式,是推動素質教育進程的重要手段。它有助于當代大學生接觸社會,了解社會,為今后走向社會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它也是當代大學生利用所學知識服務社會、回報社會的一種良好情勢,是有助于當代大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今年暑假,我們響應學校號召本的用實踐踐行二十大精神的號召,展開了以胡楊精神、民族團結、支農支教和“做新時代的合格大學生”等多元化主題的豐富多彩、影響深遠的大學生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我隊采用宣傳政策、義教活動等方式,聯系當地實際,在火熱的七月,走進農村、服務農村、奉獻農村,譜寫了當代大學生構建社會主義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壯麗詩篇。
一、實踐目的
獻禮二十大,青春心向黨。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如何在實踐中踐行青年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們所有當代青年的擔當與責任。為了拓展本身的知識面,擴大與社會的接觸面,增加個人在社會競爭中的經驗,鍛煉和進步自己的能力,以便在以后畢業后能真正真正走進社會,并且能夠在生活和工作中很好地處理各方面的題目,我們懷著一樣的夢想參加了這次的社會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體會快樂,在活動中我們汲取更多的知識;在活動中我們深進民心!我們深進農村,了解民情。參加暑期“三下鄉”,我真的感到很榮幸。固然是短短的十幾天,卻是截然不同的體會。
二、實踐內容
根據學院及系團總支的文件精神,第三期“石榴花開”筑夢支教團隊,在托喀依鄉6隊圍繞南疆少數民族青少年國語水平提升,協助當地“訪惠聚”工作隊,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區開展國語教育,當地國語水平在兩期的“石榴花開”過程中得到顯著提升,由國語水平42%提高至67%,在這次第三期“石榴花開”實踐活動中,實踐團隊預期將當地國語普遍水平提高至80%。團隊針對留守兒童,依托七彩假期,開展素質拓展、心理輔導、親情陪伴、科普宣傳等教育關愛活動,在往期“石榴花開”實踐活動中,當地學生學業成績和素質教育都得到顯著提升,在支教活動結束后探訪發現,當地學生成績普遍提升至班級中上游,團隊實踐活動切實彌補了當地教育差距上的知識漏洞,當地學生也在各項素質教育中全面成長、開拓眼界,切實助力了青少年成長成才。
活動內容具體如下:
1.愛心支教——講臺獻真情。對當地小學生開展愛心支教,日常開展基礎普識教育,包括英語、數學、語文、運動、繪畫、音樂等多項學校知識基礎教育。教⼩朋友一些日常用語和慣用語和膾炙人口的英文兒童歌曲,根據實際,適當組織⼩朋友排英文短劇;鞏固數學基礎,提高數學思維能力;開展趣味體育運動,開展以拔河、接力賽等形式結合趣味元素進行趣味運動;開展小學生合唱團、舞蹈隊、繪畫方面的趣味課程。
2.綜合培訓——知識新接觸。日常不間斷開展素質教育,包括“放飛夢想”、“珍愛生命”、“熱愛祖國”等各項主題思想教育專題,以及各類法律和救護常識,以促進當地小朋友們的思想道德和生命教育。并結合農科學子的專業特點,適時融入農識科普,包括田間模擬、植物認知、趣味種植等各類農識趣味互動,以提高當地學生對自然的感悟和基礎農識。
3.基層探訪--精神要弘揚。鄉村振興、民族團結在托喀依鄉這個地遠心向黨的偏遠地方有許多值得歌頌和弘揚的故事,千千萬萬個托喀依鄉凝聚著時代精神的縮影。為此,“石榴花開”志愿隊將在三下鄉期間,探訪和尋找托喀依鄉每一個革命奮斗的黨建精神、每一個鄉村振興的助力軍、每一個民族團結的維護者,用發現的眼睛尋找時代精神的故事。
三、實踐結果
實踐地當地學生在基礎知識教育和素質拓展上具有一個大幅度的提升,學業知識得到穩固,國語水平由67%提高至80%,在思想道德方面更加完善,積極勤奮,自強不息。實踐地村民和工作隊在我們團隊成員基層精神探訪期間,對民族團結和向黨愛國精神有進一步的認同和感悟。而我們志愿團隊也在實踐過程中合作精神更加凝聚強大,在服務社會的同時得到成長,用行動為鄉村振興和民族團結盡一份力,深入體會胡楊精神的內涵和三下鄉的真正意義,在實踐服務中感知時代發展的強音,在身體力行中感悟二十大精神。
四、結束語
我們是社會未來的建設者,我們應當積極走出象牙塔,到社會中往,了解國情,服務社會。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就是讓我們熟悉社會、服務社會、鍛煉自我的有效途徑。這次“三下鄉”社會實踐,使我熟悉了自己所處的社會位置,明確了自己肩上的使命,更進一步激起了我的學習熱忱。我深入熟悉到,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的一言一行都被學生看在眼里。所以,我們在教授學生的同時,也要努力進步自己的綜合素質。同時我也深入熟悉到,老師除要傳道、授業、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建立正確的學習態度和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此次暑期社會實踐不但培養了我們理論應用于實際的能力和團隊合作的精神,磨練了我們堅強的意志,也實現了社會實踐進程中“服務社會、鍛煉成才”的目標。記得有人曾說過:一個畢業生是否是人才,一看學歷,二看社會實踐經驗。由于光有理論知識是遠遠不夠的,沒有一點社會實踐能力,就沒法與快速發展的社會接軌。因而有了此次的石榴花開之行。作為當代大學生,也許真實的磨難只是與我們擦肩而過,并沒有過量的糾纏。大多數的我們一直在安逸的環境下生活、學習。很多東西都可以唾手可得,但是在某個遠遠的角落里,卻有一些人過著與我們截然不同的生活。鄉村里,面對知識,孩子們露出如饑似渴的眼神;面對生活,農民們展現出與烈日暴雨搏斗的精神。誰能不為之震憾,不為之動容呢?此次,我們走進鄉村,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一場心靈的碰撞,一種關心,一份感動。
一次活動,一個進程,一段難忘的記憶。我想我們的每一個隊員在這次活動中都有很多的收獲。無窮的過往,都以現在為回宿;無窮的未來,都以現在為出發點。現在,對我而言,這也將是我人生的另外一個出發點,在這里,我將懷揣著這一段美好的記憶,帶著感動與思考起程,往探索更加廣闊的生命長河,投身于以后的工作建設中往!這次實踐活動的時間雖短,但它留給我們的啟發卻巨大,胡楊精神將通過這次實踐給我們每個胡楊學子以更深的感悟。
作者:劉夢婷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 青年有夢,鄉路同行
- 為積極響應鄉村振興的號召,山東師范大學物理與電子科學學院的“青年有夢,鄉路同行”鄉村振興實踐隊開展了全方位的鄉村振興實踐活動,
- 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