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這一個內涵豐富、領域廣泛的綜合性大戰略指引下,鄉村振興被賦予了全新的內涵,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響應團中央的號召,山西師范大學“鹽湖振興新道路,助力鄉村新發展”調研實踐團隊在2023年7月22日對運城市鹽湖區進行鄉村助力,推動實現鹽湖區經濟文化旅游一體化,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鹽湖新篇章,在這片土地上貢獻青春力量,書寫青年擔當,用行動感悟鄉村振興。
一、環湖共尋生態美,訪客齊思振興策 七彩鹽湖——將一顆見證鄉村振興這一路上艱難歷程的種子埋在隊員們的內心,2023年7月22日,山西師范大學校社聯〝鹽湖振興新道路,助力鄉村新發展”實踐調研隊來到鹽湖景區,進行實地走訪和調研,用青春抒寫實踐故事,攜手共謀鄉村振興。
7月23日上午,通過對鹽湖景區環境的拍攝和參觀,實踐隊的隊員們對鹽湖景區的風貌和環境問題有了更多的認識,明白生態環境的保護是重中之重,要把生態保護放在優先位置,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力以赴推動千年鹽湖華麗轉型,讓鹽湖的生態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在新時代得到充分的體現。目前鹽湖景區已成為運城的一張新名片,提到七彩鹽湖,也就提到運城,鹽湖的未來發展與運城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在新時代的大背景之下,鹽湖將會重現展現獨屬于它的魅力時刻。此次投身社會實踐,實踐隊積極開展各項工作,在領略鹽湖美景的同時,對周邊環境進行撿拾垃圾,為鹽湖的環境保護做出一份貢獻。實踐隊在實踐中不斷磨練自我,彰顯著新時代青年的責任與擔當,展現著新時代青年的朝氣蓬勃。
下午,實踐隊來到七彩鹽湖并針對鹽湖地區生態文明環境保護,鹽湖地區發展狀況等問題向鹽湖地區周邊人員進行采訪,通過與工作人員、游客進行交流分享。隊員們充分感受到鹽湖地區群眾眾志成城,發展建設美麗鹽湖才是民心所向,通過此次七彩鹽湖之旅,可以看到在當地政府和居民的努力下,運城鹽湖不負期望,立足底色,發揮運城生態環境優勢,促進文化旅游可持續發展,經濟收入大幅增長,人民幸福指數和認同感穩步提高,鹽湖未來必將繁花似錦,一片光明。
二、千年文化今朝復,鄉村振興譜新篇 博物館和池神廟——通過歷史的講述讓這顆小小的種子生根發芽,破土而出。鹽是文明的尺度。河東大地能成為中華文明的搖籃,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里有鹽。為了深入了解鹽池發展及其文化底蘊,7月24日,實踐隊走進河東池鹽博物館并對講解員進行采訪。河東池鹽博物館,當地人習慣稱之為“池神廟”,是我國唯一保存良好的鹽池廟。博物館坐北向南,依丘陵地勢高低錯落而建,其南門正對著浩渺的鹽池。它通過鹽池的形成和歷史演變、鹽池產鹽的流程和原理等內容,向大家集中展示運城五千年的鹽文化。在參觀結束后,隊員們對講解員進行了采訪,深入了解鹽湖的歷史脈絡,以及鹽文化,體現出鹽湖對于當地群眾的重要性。講解員還說道,近幾年政府加大了對鹽湖的修復力度,讓鹽湖在變好的同時,吸引大量周圍地區的游客前來參觀游玩,增加了各景區的經濟收入,解決了當地許多百姓的就業問題。鹽池文化源遠流長,隊員們通過在博物館參觀和采訪深入地感受鹽池的文化氣息,在文化淵源中汲取精神力量。
7月25日,隊員們參觀當地的鹽池神廟,領悟古人如何敬神,正如池神殿中所寫“問之不答求之應應之寰宇,聽則世聲敬則靈靈則心誠”。古人產鹽運鹽大多都要經過這里,有供商旅居住的,有供奉著神仙的等等。隨著時間的流逝,鹽在人們心目當中的地位絲毫沒有發生動搖,通過對游客的采訪,得知了鹽池的重要性。在科技沒有發展的時候,鹽池可以說是運城人民主要的經濟來源之一,但國家綜合實力的飛速提升,以前落后的制鹽方法就需要改變,需要及時轉型創新,當地政府為了響應國家號召,運城在生態保護中發展、在發展過程中保護,在“綠富同興”上下功夫,探索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綠色之路,同時大力發展旅游業,用名勝古跡做載體,發揚河東鹽文化,走文旅發展之路。政府堅持綠色低碳發展,讓群眾吃上“生態飯”,生活更幸福。
三、共聚鹽湖訪鄉村,同思振興繪藍圖 村民——村子里家家戶戶熱情的表現,如同一汪清泉將種子澆灌,使其茁壯成長。鄉村振興既是美麗鄉村高質量發展階段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戰略任務,也是持續扎實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有力抓手。為了解鄉村振興在鹽湖地區的落實情況,7月26日,實踐隊前往鹽湖旁的環池村,對其村委會和村民進行采訪,并請村民填寫問卷。采訪兩位村領導時,隊員們詢問了有關鄉村振興的工作事宜,了解到隨著鄉村振興工作的不斷推進,農村加快了公路交通建設,提高交通通行能力;加快了移動通信網絡建設,推進數字化鄉村建設;完善了鄉村公共服務設施,提高服務水平;加強了農村治理和鄉風文明建設,促進農村社會和諧穩定,大大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村民表示在鄉村振興的帶動下,收入水平提高了不少,農村公路、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的改善,極大方便了村民們的生產與生活,不斷增進民生福祉,可見鄉村振興戰略實施的必要性。
隨后實踐隊分為三組,請村民進行問卷的填寫,了解到村民對鄉村振興的支持。村子解決了許多貧困和落后問題,在基礎設施、交通道路等方面有了極大的改善,十分感謝政府的幫扶。在鄉村振興的不斷推進中,村民們的幸福感不斷提高,通過實踐讓隊員們走進鹽湖振興新路,探尋鄉村重振的時代密碼。
時間來到7月27日,實踐隊員們為深入了解鄉村生態環境,在環池村參觀了文物古跡野狐泉,并將美麗鄉村藍圖描繪在畫布上。首先在村委會的帶領下,隊員們一起參觀了野狐泉,據介紹這口泉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它見證了鹽文化發展的歷史,至今仍泉水不息,造福著周邊百姓。近些年,村委會帶領村民們為野狐泉進行了修繕,并立碑介紹野狐泉,為更多人能了解野狐泉的歷史和加以保護傳承。文物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當地加強野狐泉文物保護與傳承,不僅為鄉村振興注入強勁活力,提升村民幸福感,更能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進文化自信提供旺盛活力。結束參觀后,隊員們用畫筆將這幾天在鹽池和環池村的見聞以及對環池村未來的美好愿景,一筆一畫地勾勒在畫布。為了表達對村委會的感謝,隊員們將這幅畫留在了村子里,把實踐隊員們的心意也留在了村子里,希望村民們的生活更幸福,村子更美麗。環池村只是中國千千萬萬村莊鄉村振興的縮影,隊員們在這里凝聚青春力量,把所學的知識技能、實踐經驗、社會責任融入到鄉村振興中,借助隊員們的聰明才智和勞動力量,共同推進鄉村經濟、文化、環境的多層次、多維度發展。
四、深入探討明振興,青春聚力正當時 政府——來自官方的政策以及發言,讓這一路以來艱難成長的種子開花結果。7月28日上午,山西師范大學“鹽湖振興新道路,助力鄉村新發展”實踐實踐隊與鹽湖區鄉村振興服務中心副主任張峰就鹽湖區脫貧攻堅這一問題進行了座談會,并對張主任進行采訪。張主任就如何打贏鹽湖區脫貧攻堅戰,落實扶貧政策和扶貧工作上遇到的困難及后續可能因為突發事件而返貧的人群進行了詳細的回答和講解。首先,當地政府成立了扶貧工作小組并下發任務,要求工作人員必須去扶貧地區實地走訪。對于整個村比較貧困的,工作人員實地考察后報回,再經過整體的討論以后,投資建廠,提供工作崗位,幫助摘掉絕對貧困的帽子。在扶貧工作上遇到的困難,是一開始工作小組成立的困難,有關后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方面,張主任表示,會進行定期的走訪,同時密切關注可能返貧的人員,并進行實時監控。通過這場的座談會,隊員們知道了脫貧攻堅路上的不易,鄉村振興也不僅僅只是一句口號,要切合實際情況,制定相應的措施,充分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和勞動力量,推進鄉村經濟、文化、環境的多層次、多維度發展。
燃青春之魂,品鹽湖之美,書振興之夢,擔復興之任,揚奮斗風帆。此次的社會實踐調查使實踐隊的成員們體會到了鄉村振興工作的艱難與不易,眺望前方的奮進路,凝聚眾智,集聚眾力,政府將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廣大農民生活定能芝麻開花節節高,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美好畫卷必將更加恢弘。我們青年也要以最佳狀態扛起使命擔當,矢志不渝感恩奮進,在推動鹽湖區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促進鄉村振興中展現更大作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鹽湖新篇章。青年正當時,樹強國有我之志,譜鄉村振興,踏志愿之行,立青春之志,全面深入鄉村振興,發揮創造活力,彰顯實干本色,放眼未來。希望鹽湖區將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帶領下,找到屬于自己的振興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