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7日至8.18日,實踐隊前往南泥灣炮兵學校舊址參觀學習,實踐隊隊員們在由窯洞組成的校史館館瀏覽當時拍攝的歷史照片,閱讀史料,觀看館內展品,對炮兵學校的歷史沿革有了一個更加深入的了解,也從中體會了炮兵學校師生艱苦的日常生活。
(實踐隊員在炮兵學校舊址合影)
(炮兵學校校史館)
(實踐隊員學習炮兵學校歷史)
在舊址的兵工廠中,實踐隊隊員們參觀了槍械彈藥的制造廠和維修間,近距離觀察了炮校制造的槍械彈藥,在訓練場周邊也放有已經退役的火炮,實踐隊員也仔細查看了這些火炮的文字說明并進行了簡短的交流討論。
(彈藥制造廠)
8.19日,實踐隊來到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進行參觀學習,展覽館入口處宏偉壯觀的浮雕將隊員們的思緒拉回了南泥灣大生產運動時期,團隊成員通過對共六個單元的史料閱讀、展品觀看對當年那段艱苦奮斗的歷史有了更加直觀清晰地了解。同時,隊員們在與館內工作人員交流討論的時候,也對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建設的意義有了更深的理解。
(大生產展覽館內雕像)
(實踐隊員在南泥灣大生產展覽館前合影留念)
3.發揚紅色旅游,助夢鄉村振興
8.20日至8.22日,實踐團隊成員按照原定計劃,分為兩個小組,分別前往延安炮兵學校舊址與南泥灣生產展覽館進行社會調研工作。主要實踐內容包括:實地調查、走訪交流、發放問卷等。并得出以下結論:社會記憶、感知價值、景區形象都在不停程度上促進了游客家國認同的建構,其中社會記憶在所有印象因素中促進作用尤為明顯。除此之外,人物記憶作為社會記憶中的一個維度對游客家國認同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景區形象中吸引物形象對游客家國認同影響較文創宣傳形象、設施環境形象略大,景區在開發紅色鄉村旅游資源時應注重與公民社會記憶的重構與景區形象建設,以實現紅色旅游社會效應的最大化。
(變量操作化展示)
(實踐隊員進行問卷調查)
(紅色鄉村旅游地游客人物記憶量表打分情況)
圖文作者:張曉雨 吳家偉 何秭慧 王絡崢 趙朵 佘宛恣
團隊名稱:“發揚紅色旅游,助夢鄉村振興”社會會調研團
團隊負責人及電話:張曉雨 18753116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