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踐的第一天,我們背著設備,帶著藥品,步入了藥王村的敬老院。眼前是一排排的床位,坐著或躺著的老人,他們看到我們的到來,臉上流露出驚訝與期待。我在這里親手測量了第一個老人的血壓和血糖,記錄下數據,而后將它們整理成易于理解的報告,交給了老人。在這個過程中,我明白了,這些平日里我們視為理所應當的專業知識,對于這些需要我們的老人來說,卻是他們生活中最需要的關愛與支持。我深深體會到,醫生并非冷酷的科研者,而更是患者的心靈導航員。
按摩是另一項我們為老人們提供的服務。初次給老人按摩的我,緊張而又小心翼翼。我嚴格按照所學的理論和手法,小心地觸摸著他們的身體,感受著老人身體的每一個變化,尋找著穴位,瞄準了開始進行操作。我以人為本,將中醫的理論融入到實踐中,感受到了中西醫結合的奧妙。而更讓我感動的是,當我完成按摩,看到老人面部的疲憊消散,取而代之的是舒適的表情,我內心的滿足感無以言表。
活動中,我們也參與了老人們生活中的內務整理。這項工作看似簡單,卻是考驗人耐心和仔細的工作。我逐一整理他們的生活用品,擦洗他們的餐具,打掃他們的房間。每一次看到整潔的房間,每一次聽到他們的感謝,我都能深深感受到服務人民的幸福和自豪。
在這次活動中,我認識到每一次的測量,每一次的按摩,每一次的內務整理,都是對“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思想的實踐與體現。我了解到,我們的每一個小動作,都是對社會的一份貢獻,是對黨的服務理念的實踐。我也明白,只有我們每一個人都將這樣的理念內化為自身行動,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進步,我們的人民才會更加幸福。我深深體會到,每一份工作都是值得尊重的,每一次的學習都是對知識的掌握,每一份付出都會有回報。而這些回報不僅僅是患者的健康,更是我們內心的成長和滿足。在未來的日子里,我將以這次活動為鑒,持續學習,積極進取,以服務人民為己任,用專業知識去回報社會,用實際行動去創新,用一顆赤誠的心去感恩,去幫助,去愛。
這次的三下鄉活動,是我人生中的一份寶貴財富,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轉折,它讓我更加堅定了我選擇醫學的決心,也讓我對未來充滿了期待。我將帶著這次活動中的收獲,以及那份始終熱愛生命、獻身醫學的信念,繼續在醫學的道路上前行,為建設健康中國,做出我應有的貢獻!
在太湖縣革命歷史紀念館內,我們追尋紅色足跡,我們學習太湖縣紅色歷史文化知識,通過圖片、文物、實物等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烽火歲月和革命先烈英勇斗爭的故事。我認為了解歷史才能看得遠,理解歷史才能走得遠。我們應該認真學習與領悟老一輩革命家給予的寶貴財富,以思想促行動,傳承紅色基因,傳播紅色文化。
“千里躍進大別山”--劉鄧大軍劉伯承司令部舊址是我們來到的第三個地方,我們追尋著紅色足跡,接受紅色的洗禮。當我看到古樸的房子和簡陋的裝飾的時,我不由衷的感嘆解放戰爭時期共產黨人作戰的艱苦和樸素的生活條件。在這里,我們認真學習了劉鄧大軍戰略轉移、千里躍進大別山、逐鹿中原、渡江作戰、最終取得偉大勝利的光輝歷史。
在當地村里,我們采訪到了兩位紅色人物,一位是抗戰老兵,一位是老黨員同時也是一位老干部,在于他們交流中,我發現當談及到往事時,他們炯炯有神的目光和繪聲繪色的故事,把我與紅色歷史更一步的拉近了。并且我們一起參與了問卷的填寫,抗戰老兵激動的說道:“這個中醫藥文化是很重要且珍貴的東西,我們要好好的傳承發展它們才是。”
通過采訪紅色人物,我發現,現在人們對于紅色文化和中醫藥文化的結合普遍認為是個好想法,并且認為現在有必要去實踐。但是如何結合,怎么樣結合出來的大家認可它,接受它并且以喜聞樂見的方式傳播它都是很關鍵的問題。我們作為中醫藥青年學子,利用自身優勢,給人民留下深刻印象,帶動大家一起宣傳傳播。
今天我們能來到這里重溫歷史,接受紅色洗禮,身為中醫藥青年學子,今后我們也必牢記“至精至誠,惟是惟新”的校訓,不忘初心,砥礪前行,追尋紅色足跡,從革命先輩和先烈等紅色人物身上汲取智慧和力量,用自己的行動助力紅色文化與中醫藥文化的融合發展。
首先,紅色文化則是一種革命文化,它是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偉大斗爭中凝聚形成的。中醫藥文化是中國傳統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強調人體自身的和諧與平衡,注重預防保健和治療。將兩者結合在一起,可以提供創新的思路和方法,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和應對現代社會的挑戰。其次,中醫藥文化和紅色文化都有助于塑造人們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中醫藥文化強調“以人為本”、“天人合一”,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種理念與紅色文化所代表的革命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相結合,可以激發人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關注社會問題,積極參與公益事業。最后,在實踐中,作為中醫藥的學子,我們肩上背負著沉甸甸的責任。“擔當”并不是空口而談,而是要將它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我們應該從點滴小事做起,努力學習,實事求是,提高自身道德素養,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還應該大力振興中醫藥,將中醫藥的種子播撒于沃土,生根發芽,伴隨紅色文化,邁向新征程。
通過了解紅色革命的歷史,我們深刻認識到為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前輩們曾經經歷了艱苦的奮斗和犧牲。這使我們更加珍惜和感恩現在的生活,并對先輩們的無私奉獻心存敬意和感激之情。了解革命先輩們的英勇事跡和崇高精神,使我們對于理想信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通過紅色記憶實踐活動,我們看到了革命先輩們為了實現共產主義事業所展現的信念和決心,這激發著我們對于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和共產主義追求的堅定決心。
通過追尋紅色記憶,我們意識到歷史的教訓和警示。我們看到了當時中國社會的不平等和不公正,看到了先輩們為了改變社會秩序而付出的努力。這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歷史的重要性,有效避免歷史的重演,同時在當代社會也更加關注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紅色之旅實踐活動使我們對于中國的民族精神和國家認同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們了解到中國共產黨的成立背后是為了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幸福。這讓我們對于中國的發展和繁榮充滿自豪感,并增強了我們為實現國家的強大和崛起努力奮斗的動力。
在這次采訪中,我們有幸接觸到了兩位非常特殊而又令人敬佩的人物:一位是老中醫方煒煌,另一位是老干部鄭福來。他們分別代表了中國的傳統中醫藥文化和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們深刻體會到了這些文化遺產的發展現狀以及傳承所面臨的問題。
作為一名老中醫,方煒煌主任醫師出身于新安醫學世家,是近代新安名醫方霖魁之子,也是一名年逾八旬的老者,早年曾拜師新安名家程道南先生學習
中醫。他1940年出生,行醫50余年,年屆80有余仍每天8小時坐診,風雨無阻。他堅持用純正的中醫思維、純粹的中醫療法服務患者,成為
中醫藥事業的捍衛者和踐行者,用畢生心血傳承、發揚新安醫學,服務地方,深受百姓歡迎。然而,在當今社會,由于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和現代醫學的普及,很多人對于中醫藥文化的不信任使中醫藥的傳承發展方面存在著一些問題。
通過這次采訪,實踐隊員們深刻認識到了傳統中醫藥文化和紅色文化所面臨的問題以及發展現狀。傳承這些文化遺產是我們的責任和使命,需要全社會共同努力。只有通過加強教育、科學研究和創新宣傳,我們才能更好地傳承和發展這些寶貴的文化資源,讓它們在當代社會煥發出新的活力。
在與老黨員們的交流中,實踐隊員通過傾聽他們的親身經歷,成功地重現了過去的歷史場景。老黨員們用生動的語言、詳細的描述和真實的感受將過去的時代帶入眼前,讓實踐隊員仿佛置身于那個時代。無論是紅色革命歲月的艱苦斗爭,還是改革開放時期的社會變革,實踐隊員都能通過與老黨員們的交流,深刻感受到歷史的厚重和激蕩。
在與實踐隊員的交流中,老黨員們對未來表達了自己的期許和殷切希望。他們希望年輕一代能夠以更高的熱情和責任心繼續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他們鼓勵實踐隊員要堅守初心、牢記使命,在學習、工作和生活中不斷追求進步,為建設美好未來而努力奮斗。通過與老黨員的交流和學習,實踐隊員深刻認識到二十大是中國共產黨發展歷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是不斷前進的指引。回顧黨的二十大,可以看到這次大會對黨的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二十大明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總目標、總任務、總布局,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理論創新和實踐探索,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了強大動力。通過回顧二十大,能夠深刻理解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涵和核心要義,進而更好地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
通過這次尋訪之旅,實踐隊員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黨的發展歷程和老黨員們的奮斗史。他們是實踐隊員的楷模和指引,他們的經歷和故事將永遠銘刻在實踐隊員的心中。實踐隊員將繼續傳承老黨員們的精神,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引發了我們思考紅色歷史對現實生活的啟示:通過與紅色人物的交流和專訪,我們可以思考紅色歷史對于今天的生活和社會的啟示。這些啟示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當下,引導我們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