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結合《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將知識產權相關理論與特色農產品保護相結合。“陜西特色農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暑期實踐團通過對西安工程大學扶貧辦點對點扶貧地安康市紫陽縣、西安市臨潼區兩地開展實地調研,了解當地農產品保護現狀,探究保護陜西特色農產品的現有路徑及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方式,探究陜西特色農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路徑,幫助鄉村地區保護和發展本地特色農產品,增加農民收入,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紫陽茶韻,魅力茶鄉
紫陽以富硒茶而聞名,紫陽本地茶文化歷史悠久且影響深遠,團隊成員前往極具紫陽茶文化特色的富硒茶陶博物館調研。該博物館使紫陽縣的茶陶文化得到了極大的傳承與發展,獲得中國星級茶館等榮譽。生態旅游業和茶產業作為紫陽經濟發展重要的支柱產業,具有較好的發展基礎,具備組合優勢。
茶葉產銷,特色創新
陜西省紫陽縣和平茶廠是集茶葉收購、加工、銷售、研發為一體的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當地鄉村振興戰略的貫徹者、落實者。7月17日團隊在和平茶廠了解到和平茶廠是引入機械化的茶葉生產企業,但并未將手動制茶完全摒棄,而是利用手工與機器之間的成本差距,將茶葉做到了高低檔產銷的分流。茶廠的產銷模式也極具特色,茶廠的茶葉80%是來自個體茶農,茶農采茶再售賣給茶廠,茶廠進行加工包裝售賣。經理向我們介紹,茶廠主要以質量取勝,輔之以地理標志,商標等品牌化策略。和平茶廠十分注重茶葉的質量篩查,從源頭上選取優良品質茶葉進行加工,通過線上線下渠道進行銷售,帶動附近村鎮居民的就業以及收入提高。
農業品牌,知產保護
實踐團成員在紫陽縣茶葉交易市場了解個體茶商茶葉銷售的狀態,并對茶葉產品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對茶商進行深入調研,發現紫陽縣申報茶產品地理標志、完善知識產權保護的主體雖為政府部門,但個體商家經過檢驗和授權得以冠名銷售,同時市場茶商在知識產權方面的知識儲備較前些年相比已經得到了明顯的擴充,對知識產權、外觀設計、實用新型的內容的了解有了顯著加強。團隊成員在走訪西安市臨潼區農戶石榴園的過程中,了解到臨潼石榴的生長和銷售的基本渠道與現狀,對于臨潼石榴知識產權方面的問題,現在農戶們限于成本普遍權利意識不強,對臨潼石榴的農產品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還任重而道遠。
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西安工程大學“陜西特色農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暑期社會實踐團隊,通過實地考察紫陽、臨潼,了解當地農產品保護現狀與難題,結合學校扶貧辦駐村幫扶政策,探究陜西特色農產品的知識產權保護路徑,幫助鄉村地區保護和發展本地特色農產品,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貢獻綿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