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7月25日電(通訊員 余成運 呂彭怡然)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建設農業強國,扎實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 其中,文化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鑄魂工程”,鄉村振興離不開文化的繁榮興盛。7月18日,安徽農業大學輕紡工程與藝術學院“藝心向溪”暑期實踐團的同學們來到宣城市郎溪縣中港社區,圍繞彩色墻繪、課堂教學、志愿服務、實踐調研等四個方面挖掘鄉村美育價值意蘊,助力鄉村文化振興,開展了為期六天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一、藝術+墻繪美化,彩繪上墻展新顏以墻繪美化社區為媒介,結合美麗鄉村的發展潮流,以“繪鄉村之美,與時代同行”為主題設計具有郎溪地方特色的墻繪作品。在創作實踐的過程中,適值郎溪天氣狀況多變,幾乎每天都是酷暑與暴雨交替,但實踐團的成員們不懼日曬風吹,牢記使命信念,把墻繪作為文化宣傳陣地。附近居民看見在炎炎夏日下揮灑汗水的實踐團成員,還送來了西瓜解暑。實踐團成員們希望通過視覺改造提升鄉鎮形象,進一步推動精神文明建設與人居環境共同發展。
二、藝術+課堂教學,美育支教潤童心實踐團帶著精心準備的美術課程走進郎溪中港社區開展美育教學,將傳統剪紙、手工拼貼、繪畫創作等元素融入課程,實踐團成員希望通過傳統文化融入美育課堂、提高孩子們認識美、愛好美和創造美的能力。在孩子們創作過程中,積極性很高,紛紛踴躍發言,樂在其中。隊員與孩子們密切配合,教學相長,既提升了動手能力,也增強了對中國特色傳統文化的理解。
三、藝術+志愿服務,關愛老人送溫暖為促進鄉村穩定和諧發展,關愛留守老人、助力鄉村振興。實踐團前往郎溪縣西郊村養老服務中心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同學們將精心制作的剪紙作品贈予老人們,分別介紹剪紙圖樣所蘊含的祝福寓意,通過與老人們聊剪紙、拉家常、談生活,熱情耐心地為老人們提供困擾疏解、精神慰藉等情緒價值服務。不僅豐富了老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加深了學生們的責任意識與服務意識。
四、藝術+實踐調研,實地考察了民意實踐團結合郎溪縣中港社區的情況,以“郎溪縣中港社區美育現狀”為主題設計了調查問卷,同學們每天隨行攜帶紙質調查問卷積極開展調研實踐,邀請當地居民填寫調研問卷。在郎期間,積極參加當地的文化藝術活動,如參觀郎溪縣文聯組織的“感黨恩,頌黨情”書法作品展,參加“美麗郎川行”鄉村振興主題創作采風活動等等。通過問卷調查和實踐調研,了解了當地美育現狀及發展需求,并真切感受到了新時代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殷切期待。

鄉村振興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環,鄉村文化建設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而鄉村美育則是激發鄉村文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動力,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具備獨特而關鍵的功能。安農學子們利用暑期開展此次實踐活動意義重大,對于號召廣大青年學子投身美麗鄉村建設起到重要推動作用,為鄉村振興注入了積極向上、引領美好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