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伍家溝非遺文化,乘上“現代化”列車助力鄉村振興
伍家溝村系湖北省丹江口市西部六里坪鎮的一個行政村落,毗鄰丹江庫區,素有“九溝十八洼,一百單八岔,岔岔有人家”之說。伍家溝故事種類齊全,內容豐富,分神話、傳說、故事、寓言、童話和笑話等六大類別,已經出版《伍家溝村民間故事集》一、二集,共76萬字。伍家溝民間故事是民間文化中的一顆明珠,并成功入選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2019年6月,伍家溝村也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為提升學生民間文學素養,傳承伍家溝民間故事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發展,7月1日漢江師范學院文學院星火小分隊在楊超老師的帶領下,一行7人趕赴丹江口伍家溝村開展了為期三天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由于伍家溝村地理位置較為偏僻,從丹江口六里坪鎮前往過程需經過一段長達8.5公里的顛簸山路,峰回路轉中最終到達山坳里古香古色的伍家溝村。在伍家溝村李有為書記和葛書記的熱情接待帶領下,小隊成員們參觀了古樸典雅的“故事堂”。進入故事堂中首先看到了由16塊木片組成的伍家溝民間故事村簡介,在李書記的詳細、生動的介紹下,小隊員們對伍家溝故事村的地理、歷史、文化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隨著腳步的深入,李有為書記為隊員們精彩介紹了側立在故事堂兩旁的宣傳欄中的內容,星火小分隊的成員們對伍家溝故事村輝煌的文化成就和民間故事的藝術之美深深著迷。
緊接著大家來到故事堂的大廳,參觀了一系列的老物件。例如用來儲藏各種各樣蔬菜種子的工具——葫蘆倉;傳統中式婚禮上使用的工具——新娘花轎;古代民間常用的一種舀水工具——葫蘆瓢等。透過這些老物件,小隊成員們仿佛置身于過去的艱苦生活,深刻體會到了伍家溝故事村的發展之不易。李有為書記言到老一輩的艱難生活讓人們學會苦衷作樂,在農閑時期通過編故事豐富人們的日常生活。
隨后小隊成員們來到了故事堂二樓的文化娛樂室,在這里李有為書記給小隊成員們詳細介紹了伍家溝故事村的發展歷程及伍家溝民間故事非遺文化傳承情況,并為大家生動講述了樂于學習、廉政、鬼神、生活等相關的精彩民間故事。伍家溝民間故事村中還生活著一些革命老前輩,通過實地走訪調查,小隊成員們了解到了許多紅色革命故事,并從中體味了革命斗爭的艱辛與偉大,激發了大家內心深處的愛國情懷。
最后在楊超老師指導下,小隊成員們開展了以“堅定文化自信,推動非遺文化傳承,助力鄉村振興”為主題的微團課。微團課上,夏小龍同學為小隊成員們總結了伍家溝故事村的發展狀況以及非遺文化成果,并與小隊成員們深入挖掘伍家溝民間故事的內涵,探討如何傳承該非遺文化,根據調研結果統計,目前伍家溝村存在“空心化”、“產業欠缺”、“公路修繕”、“非遺傳承”、“傳播紅色文化”等諸多情況,決定初步探索將建設紅色教育基地與傳承、發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相結合的鄉村振興新發展道路。
7月3日,小隊成員們前往十堰市人民廣場對伍家溝民間故事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宣傳,希望通過切實行動讓更多的人認識、了解伍家溝民間故事村。廣場上,小隊成員們分頭行動,兩兩一組,拿著問卷調查表穿梭于人群中。在采訪調查的過程中,積極宣傳伍家溝村非遺文化,并積極向兒童、青年等諸多群體講述民間故事,小隊員們希望能借此讓更多的人了解伍家溝民間故事,讓伍家溝民間故事在傳承中活起來、火起來,同時以該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發展。
積土而為山,積水而為海。在實踐中,盡管炎炎烈日、輾轉顛簸,小隊成員們始終以飽滿的熱情、嚴謹的態度、全身心的投身于實踐中,充分認識到伍家溝故事村聞名的根基所在,深刻領悟伍家溝故事村發展的困難所在,初步構想了伍家溝故事村振興的方向所在。我們作為新時代青年,應該樹立堅定的理想信念,在行動上不徘徊、不動搖,積極投身于黨和人民事業的發展中,用實際行動豐富自身經歷、踐行青春強音,讓青春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火熱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作者:孫景暄 陸秋連 汪洋 夏小龍 楊超 來源:漢江師范學院文學院赴伍家溝“星火”小分隊
- 加強老年反詐教育,全面推進依法治國
- 為了加強反詐教育,推進依法治國,7月16日,湖北文理學院數統學院“汪汪特工大隊”團隊成員們來到了湖北隨州雙河村,聯合雙河村村委為
- 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