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貫徹落實西華師范大學“六位一體”資助政策,深化資助育人功能,擴大學校資助政策覆蓋面。7月,由西華師范大學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成立的暑假社會實踐隊深入閬中市治平鄉和思依鎮,實地走訪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家庭,了解他們的受資助情況和現階段的真實需求,為他們帶去溫暖與關懷。
走訪入戶,傳遞關懷。實踐隊隊員與任同學提前聯系并獲悉具體的家庭住址后,在閬中市學生資助中心的協助下乘車前往閬中市治平鄉中心校的任同學家中,近距離了解其家庭情況。首先,實踐隊員為任同學講解了國家和學校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資助政策,包括國家助學貸款、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學校獎助學金、勤工助學、臨時困難補助等政策。針對任同學不太清楚的國家和學校資助政策方面,實踐隊隊員做了詳細講解,并介紹了一些社會資助相關項目的具體內容與要求條件。在宣講資助政策的過程中,我能感受到由于個體差異,每個人對資助政策的了解與接受程度不一樣。如何因人制宜,把資助政策深入淺出的宣傳深入民心,是我們在實際資助工作中應該考慮到的問題。

圖為實踐隊隊員正在為任同學講解資助政策。
如何提高資助對象認定精準度,是資助育人工作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我們團隊在走訪過程中了解到一些同學其家境良好,與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認定時的自述理由不符,且存在有部分學院班級在申請程序和申請流程方面不規范的情況。而在另一方面,一些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亟待更為全面的、具體的、深入的幫扶。不管是從物質資助上,還是從學生身心健康、語言表達、交流溝通、專業技能、職業規劃等方面上,都需要確立和制定更精準資助計劃,都將資助育人工作落到實處。
循著胡同學提供的地址,實踐隊一路顛簸,繞彎錯道來到學校貧困等級為特別困難的胡同學家里。雖然貧困的等級有三檔,但其實困難學生的實際家庭情況不是這三個等級能概括的。一紙之言,言之有盡;親歷實況,感受良多。帶著精神疾病的母親,年邁多病的父親,胡同學家庭縱使如此艱難,但她依舊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不斷努力,學習成績優異,積極進取。所謂資助育人,既在資助,也在育人。除了對現有的家庭狀況進行了解,學工部大學生資助管理中心范老師也深切關心胡同學在校的生活問題,同時也向胡同學介紹了我校的臨時困難補助政策和生源地助學貸款政策,并鼓勵胡同學積極申請臨時困難補助,減少家庭負擔。學校的臨時困難補助政策主要用于幫助我校學生包括其家庭解決在生活中遇到的突發性、臨時性、特殊性經濟困難,支持和鼓勵學生積極面對困難,順利渡過難關的一項資助政策。從胡同學同學聽到臨時困難補助的反應來看,她對學校資助政策的了解也還不是很清楚,這也從側面反應出,資助政策的宣講亟待擴大覆蓋面和細化。

圖為實踐隊為胡同學講解學校獎學金政策。

圖為實踐隊在胡同學家中。
實踐隊的走訪調研短暫而又充實。我們在閬中市不僅目睹了這片川北之地的自然風光,還感受到了學生與家長那真摯的熱情。但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還是在這里看到的師大學子的艱苦生活,被他們的積極、樂觀、永不放棄的精神所折服。但實地走訪是不會結束的,它是一場長途“馬拉松”;在一屆又一屆的走訪活動中,我們將不斷完善學校資助育人工作,探索資助育人新模式,為受資助的同學更好地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