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播化學與藥學院的化學學科特色,推進學院化學科普基地建設,強化青少年的科普教育,激發青少年的科研興趣,推進創新型國家建設,4月14日青島農業大學“鋅”火相傳小小化學家團隊在指導老師黃海紅的帶隊下,赴青島青山路小學對小學二年級的學生開展化學科普宣傳活動,團隊成員鄭美湘、程鑫、高麗穎參與活動。
前期籌備階段,黃海紅老師就本次科普宣傳活動的實踐目的、教學規劃以及預期效果等多方面多次與青島青山路小學進行對接與洽談,實踐隊員鄭美湘向青島農業大學大學生社團聯合會遞交本次社會實踐的社團媒體發布內容審核表、活動審批表和策劃書并獲批準。實踐隊始終踐行“傳播化學魅力,展現化藥風采”的宗旨,面向中小學生群體以講授化學知識、動手化學實驗、調動學習興趣為導向,進行“三步走”,開展社會實踐。
中期進行階段,黃海紅老師為二年級學生打造了化學科普宣傳大講堂,從化學是什么到人體中的化學再到生活中的化學,采取圖文結合的形式,逐步引導學生們接觸并了解化學。其中,黃海紅老師以“石油是什么”為引題引出生活中的化學,老師提到,石油與人類的衣食住行密切相關,如利用石油合成的丙綸輕質保暖是宇航服的主要材料;老師指出,石油化學與人類社會的文明進步息息相關,與人類命運不可分割,沒有化學就沒有現代社會,這才是化學的重要意義。此外,黃海紅老師還在人體中的化學中提到:人體含水量大約在多少、捂住口鼻能憋氣多長時間等問題,讓學生們切身體會人體簡單的化學反應。
在自由討論和舉手提問環節中,黃海紅老師鼓勵學生們踴躍舉手發言。“老師,車厘子和鐵離子一樣好吃嗎?”一名學生問到,團隊成員程鑫耐心的向他解釋了兩者的區別。此外,其他學生們提出的問題實踐隊員們也一一進行解答,引領學生們走出化學認知上的誤區,能夠正確的看待化學這門學科。
在化學實驗小課堂中,實踐隊員準備的化學小實驗是“隱形而又顯現的字”。首先鄭美湘講述了實驗的操作流程,程鑫在一旁進行步驟演示,當最后噴上碘液時,原本在紙上隱形的字顯現了出來,高麗穎向大家解釋了淀粉遇碘變藍的實驗原理;隨后,實踐隊員將孩子們分成八組,各組分發實驗材料,引導孩子們進行動手操作化學實驗。
活動最后,二年級班主任為黃海紅老師頒發學校榮譽證書,全體小學生和黃海紅老師、實踐隊員們進行合影留念。
“鋅”火相傳小小化學家團隊始終貫徹落實建設創新型國家的宗旨,踐行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充分利用化學與藥學院學院科研科普資源,借助學院化學科普宣傳活動培養創新型、應用型、復合型青年人才,提升青少年群體的科學素養,激發青少年的科研興趣,開設“青農化學科普科研”大講堂。通過本次科普宣傳活動,向外界展現了青島農業大學化學與藥學院的學科特色,為化學科普實驗基地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