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當下社會養老體系及養老服務產業的論述
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于2021年10月26日發布的《2021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中指出;截至2021年末,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6736萬人,占總人口的18.9%;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約20056萬人,占總人口的14.2%。全國65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撫養比20.8%。
[1]并且2012年-2021年十年間,全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數量及占全國比重總體上呈現增長趨勢,并且進程明顯加快。據此可以看出,我國當下人口老齡化的現狀越發嚴重。
改革開放至今,我國較長時間處于和平時期,人的壽命沒有受到戰爭的影響。同時,30 多年經濟持續穩定地增長,使人們的生活達到小康水平,老年人的壽命也就大大延長。再加上科技成果在醫學上的廣泛應用、醫療技術的提高以及醫療保障體系的推行等綜合向好,人口平均壽命穩步提高現已經達到75歲以上,我國逐漸成為一個長壽的國家,60 歲以上的老人年年都在增加,截止 2022年底已超過 3.5 億人,居世界之最。隨著我國的經濟的不斷發展,醫療保障水平的提高,對于老年人基礎病情的根治有了充分的了解。但老年人的數量不斷增加,年齡不斷增加,我國的老齡化不斷嚴重,所以養老問題成為了我國重中之重。但是在養老服務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了醫療服務體系存在著很多的問題。
給老年人一個安祥、快樂、舒適的晚年生活,是子女及家庭,也是全社會共同的愿望。當前,我國的養老方式主要可以分為兩個較大的方向:第一就是居家養老,老人和自己的老伴在家相互照顧或者在自己的子女家里由子女照顧。第二就是由政府建立的養老院來照顧老年人。根據我們小組的實地調研和詢問居家養老的老年人,我們調查出了一些問題:不少老年人和老伴都有著一種甚至多種疾病;需要家庭子女及家人的照料和幫助,形成對子女的依賴,增加了家庭成員陪伺及生活方面的困難。假如老人子女及家人都陪伴在老人身邊,那么對于子女及家人的工作和生活,有著很大程度上的影響。但如果子女及家人不在身邊,將給老人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帶來較多影響。 另一方面,為了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我國長期施行計劃生育政策。現在雖然國家放開了“三胎”政策,但現在人們面臨的生活壓力巨大,許多年輕人不愿意撫養更多的小孩。所以導致了很多家庭都是小型化,年輕的人更少,老年人更多的現象。但年輕人還要工作,并沒有太多的時間來照顧老年人,所以年輕人不得不花錢找人照顧老年人。今天的老人大多數都經歷了經濟困難時期,對于生活質量并沒有太高的要求。在他們大多數人中,他們只求吃飽穿暖,有人陪自己說說話就已是足矣。因此他們也形成了較為節約的消費習慣,絕大多數老人寧愿將自己財富無償贈與家人,也不愿意在自己的養老生活中花費太多錢財。所以大多數老年人都是自己照顧自己,但不免有時候老年人會遇到突發的情況;比如那些有心臟病或者突發腦梗的老人在家可能會突發心臟病或者腦梗,如果不能及時得到治療可能老年人就會喪命。所以居家養老若沒有家屬的實時照看,很可能就會引發悲劇。另一方面,在那些居家養老的老人,長時間自己在家沒有人陪同,老年人的心理上也會出現巨大的問題。很突出的問題就是當前社會上有大量的老年人出現了老年癡呆癥狀;針對此現狀,那么社區對居家養老的管控就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社區里面就要每隔一段時間對居家養老的老人進行體檢、看病。要對每一家老年人做好記錄的工作,在那些年輕人經常不回家的住戶要經常安排志愿者前去陪同。使老年人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都有幫助。但是根據我們的調查,我們發現在市區里的大部分社區里沒有出現那些幫助老年人的機構,在部分的社區里雖然建立了社區養老服務,但也是處于裝修或者關閉的狀態,沒有辦法給老年人幫助的狀況,因此,居家養老的老年人的醫療還是不能得到保障的。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就是老年人對自己的身體狀況保護意識差,在走訪的老年人中,我們調查到社區每年都會組織社區的老年人去醫院免費體檢,雖然是社區免費組織的體檢,但是還會有一些老年人拒絕體檢,因為老年人不希望自己通過體檢來檢查自己有哪些疾病。因為檢查出來之后,又需要子女給予自己治療,對子女又是一筆不小的開銷。所以老年人反而不愿意去體檢,反而有疾病癥狀會選擇忍受。現如今我們已經經過新冠肺炎疫情三年的肆虐,國家對抗這次疫情投入了大量的財力和人力。國家經濟虛空,經濟赤字嚴重。國家為了經濟的發展,在醫保和養老方面做出了調整。將醫保和養老金在一定程度進行下調,這也使那些老人更加省吃儉用、對于生病有著恐懼的心理。那些醫保所給予的經濟支持已經不足以支撐老年人的醫療費用,所以國家在醫保和養老金的調動也影響到了老年人的看病問題。同時還存在著一種情況,隨著老年人的年齡的增長,所患的疾病越來越多,但醫保金額的提升速度卻往往趕不上所患疾病的速度;醫保金額不足以支付老年人所需的醫療費用。
針對于上述問題,當前面臨著社會養老服務體系的不完善,社會養老服務質量的不健全;因此就需要對養老服務體系進行改善。在我看來,將機構養老壓力轉移并分散到各個社區街道,各個社區街道當地負責當地的老人。是當下解決養老服務問題的根本手段。建立健全“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才能使老年人的老年生活能夠得到很好的保障。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的根本,就是應當加強社區養老活動中心;也就是新型社區建設,針對于社區養老活動中心的建設,應當存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方面,需要加強老年人心理健康保障。對于大多數的老人來說,選擇養老院的根本原因就是自己的內心空虛,沒有人陪伴,或者說是自己的子女業務繁忙,無法照料自己。這時,社區就應當對老年人的內心進行實時監控,開展一對一的心理座談服務,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問題得以排解。但在座談服務過程中,不乏少數的老年人對心理問題的詢問比較敏感,拒絕回答問題。這時社區服務的工作人員就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及態度,及時疏導老年人的內心矛盾,深入老年人的內心,為老年人排憂解難。開展老人心理服務的初衷就是營造良好的敬老、尊老的社區氛圍,使老人有強烈的集體歸屬感;所以我們必須要有著足夠的耐心,為老年人的未來發展開辟一條嶄新的道路,使老年人真正的老有所樂。
一方面,需要加強老年人生活保障。在日常生活空暇時間,老年人可以走出封閉的小家,融入到社區服務的大集體中。例如:老年人可以在空閑的時候可以去社區養老活動中心與其他老人進行洽談,交流一些生活上的瑣事;并且可以活動中心去學習一些科學文化知識,提升自我修養;同時,也可以去使用社區的健身器材,鍛煉身體。社區也應當加強對老年人的日常飲食方面和日常起居方面的照料,可以利用老年人閑暇的時間,對老年人開展飲食安全、生活保障等方面的宣傳講座;對此,社區也可以對老年人上門發放營養餐服務,上門給老人進行讀報服務,上門陪老人出行等。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使老年人內心世界得到極大的滿足,使老年人真正的老有所養。
另一方面,需要加強老年人身體健康保障。社區可以與周邊的醫院進行合作,通過條約的約束方式與醫療機構簽署合約;然后建立老年專屬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老年專屬社區健康檔案對老年人的健康狀況進行實時追蹤。
[2]利用現有的資源,使老年人的健康得到最大程度的保障。社區應當定時對老年人進行上門健康體檢,例如:可以對老年人進行定期的血糖、血壓的檢測;遇到健康狀況發生變化時,應及時與當地的醫療機構進行合作交流,將疾病的萌發扼殺在初期,使老年人真正的老有所醫。
另一方面,需要加強老年人文化認知保障。在老年人閑暇時間,可以開展文化交流、文化表演等活動。這對于豐富老年人的空暇時間、滿足老年人的內心需求和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都有很好的作用。同時,開展此類文化活動,可以增強老人與老人之間的心理距離,可以使社區在一定程度上了解老年人內心的真實需求,使老年人可以得到社區全方位的良好服務;使老年人真正的老有所依。
總之,當下我國老齡化發展趨勢愈發嚴重,在未來30年間甚至于更長的一段時間內,都會形成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同時當下我國對于養老服務體系的建設健全不夠完整,大多數的老年人都對于自己的養老服務不夠滿足,大力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很大程度上能夠緩解當下養老服務體系所面臨的問題。同時,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形成一條特色的產業服務體系,遵循低成本運作、高質量發展;一定程度上也能夠緩解就業壓力。
[2]通過加強“居家+社區”養老服務體系,真正的使老年人實現幸福的晚年生活,使晚年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得以保障;這也正是社會和人民心之所向的。
[參考文獻]
- 本刊訊.國家衛生健康委與全國老齡辦聯合發布《2021年度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公報》[J].上海護理,2022,22(11):11.
- 屈昌輝.建立以社區養老為中心的養老服務產業體系研究[J].城市發展研究,2015,2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