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紅色文化”與“綠水青山”雙引擎助推革命老區鄉村振興
——以安徽省金寨縣為例的社會實踐心得體會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充分發揮高校“三力一度一支撐”優勢,彰顯我校服務地方經濟建設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寒假,我們在安徽省金寨縣進行了社會實踐。
金寨縣地處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別山腹地,是紅軍三大主力在此會師后形成的第一塊紅色根據地。是一代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鮮血為我們換來的幸福生活。雖然現在金寨已成為全國綠色發展百強縣,但由于革命戰爭時期條件惡劣以及一系列歷史原因使得金寨經濟發展水平與其他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基于以上背景,本次實踐團將目光聚焦于金寨革命老區的鄉村振興事業上。團隊成員在本次調研中發現當地政府雖然在經濟、教育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就,但其在生態環境方面仍有待提高;同時當地居民由于長期受落后思想的影響以及傳統生活習慣的制約,很少考慮環境保護問題。因此,本團隊將“紅色文化”與“綠水青山”作為主要研究方向。
本次社會實踐團隊以金寨縣為調研地點,通過訪談和實地調研等方式深入了解金寨生態環境建設現狀、綠色發展水平以及紅色文化傳承保護情況。在此基礎上分析當地經濟、生態環境現狀以及綠色發展水平與其他地區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的原因并提出相應對策。
團隊成員首先來到了金寨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較為豐富的五七干校舊址。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團隊成員首先參觀了干校舊址內陳列的革命文物、圖片、資料和實物等,接著在紀念館里,團隊成員又認真聆聽了講解員的講解。據了解,五七干校是紅軍將領在全國范圍內招收文化程度較低的窮苦孩子到學校接受勞動鍛煉的場所。它創辦于1939年,歷時近8年,先后有1.1萬余人從這里走上革命道路。
在干校,學生們可以學習各種農業技術、軍事知識以及文化知識,使他們能成為革命建設的人才。
之后,團隊成員又來到了金寨縣最有名的紅色旅游景區——紅軍廣場。在廣場上,團隊成員了解到許多關于當地生態環境建設和生態保護的情況。團隊成員發現紅色革命老區金寨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金寨屬于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平均年降雨量1480毫米;平均海拔815米。
接下來團隊成員又來到了金寨一中。金寨一中是全國首批“示范性高中”之一,其歷史可追溯到1927年的“黃岡中學”舊址——水南李家祠堂。在歷史上,該校培養了一大批國家建設人才和優秀干部。而在紅色資源豐富的老區金寨縣,當地政府也非常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
為了深入了解金寨地區鄉村振興事業在教育事業發展方面的現狀以及存在問題并提出相應對策,團隊成員對當地政府部門及部分中小學負責人進行了訪談調查。
據了解,目前金寨縣發展較為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滯后和師資力量不足、教學資源緊缺等問題上。而關于“紅色文化”方面的問題主要集中于兩個方面:第一是當地政府沒有很好地重視對紅色文化資源的傳承和保護;第二是由于當地居民缺乏良好思想觀念以及傳統生活習慣導致對紅色文化沒有深入地了解并不重視。
基于此,團隊成員在調查報告中針對以上兩個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首先要重視紅色資源保護利用工作;其次要加強宣傳教育、提高民眾環保意識。
通過本次調研,團隊成員收獲了豐富的知識,同時也發現了問題和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