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榜樣力量,傳承紅色基因
百年征程波瀾壯闊,百年初心歷久彌堅。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要善于從革命先輩們身上汲取優良精神品質,繼承和弘揚革命先輩的優良作風。2023年1月26日至28日,曲阜師范大學外國語學院“我心向黨同奮進,青春聚力正當時”社會實踐隊隊員,在臨沂市及其它地區展開“探尋黨員風采,傳承黨的精神”活動,傳承革命先輩的精神品質。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老一輩共產黨員將自己的青春全部奉獻給國家和人民,數十年如一日的無私奮斗,完美詮釋了他們入黨的初心,他們的精神值得我們年輕一輩學習。于是我們懷著崇拜與敬佩的心情,走進了老黨員楊躍宗的家中。
楊躍宗爺爺參軍多年,他曾走上戰場和敵人搏斗。在采訪之前我們早就聽實踐隊員孫凡舒講述過楊躍宗爺爺的事跡,對于當天的采訪我們期待已久。老黨員楊躍宗聲情并茂的向我們講述他年輕時參軍和入黨的故事,而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和我們實踐隊員的一段對話。隊員孫凡舒問他,為什么能不畏流血犧牲,在戰斗中勇敢沖鋒。面對提問,楊楊躍宗略做沉思回答道,剛上戰場時,我心里也沒底。但看到身邊戰友都在英勇殺敵,再想起那些為了革命事業流血犧牲的英烈,我就把恐懼統統拋在腦后,只想著要打倒對面的敵人。說著說著,楊躍宗爺爺的聲音哽咽了,我們不由也熱淚盈眶。我被深深的打動了,在那條件艱苦的年代,無數黨員同志響應黨的號召,義無反顧去往國家最需要發展的地方、去往人民最需要幫助的地方。我們年輕一代更應當學習老黨員的擔當實干、堅韌不拔精神,繼續傳承和發揚老黨員頑強拼搏、艱苦奮斗的精神,汲取革命榜樣力量,一代接著一代干。
采訪過楊躍宗爺爺之后,我深受感染。為了進一步了解老黨員抗戰和入黨的事跡,我來到了東阿紅色文化展覽館。展覽館分為六個展區,展區里一件件令人震撼的實物、一個個感人至深的故事、一段段彌足珍貴的文字,生動形象地展示了中國共產黨在東阿縣可歌可泣的光輝歷史。在一面照片墻上陳列著老黨員、老戰士的照片,旁邊一位同樣來參觀的叔叔告訴我,這其中就有他的父親。如今他也成為一位黨員,接過他父親的肩上的重任,繼續為黨為人民奉獻自我。我十分感動,這就是紅色基因的傳承,由一代人到下一代人。“未惜頭顱新故國,甘將熱血沃中華”,一代代用實際行動彰顯了共產黨人為了理想信念不怕流血不怕犧牲的革命本色,用青春、熱血和生命詮釋了什么叫忠誠,展示出了共產黨人的錚錚硬骨和卓越風采。通過參觀學習,我加深了對家鄉紅色歷史的認識與感悟,也感受到薪火相傳的革命精神。
我們決定將學習到的紅色文化和黨員精神分享給更多人,便由剛剛參加完座談會的實踐隊員趙夢琪來到南橋社區,和小朋友們分享有關于黨的精神的內容。我們還組織小朋友們一起觀看《建國大業》紅色文化電影,看到動容處,無論是我們的實踐隊員還是小朋友都流下了熱淚。觀影結束后,一位小朋友告訴我們,他長大后也要成為一名黨員為國家為人民服務,為復興偉大中華民族而奮斗。我們都感到欣慰不已,我不由感慨,這何嘗不是紅色基因的傳承呢?“血脈流貫弦歌不輟,爝火傳薪松竹常青。”紅色基因由一代人到下一代人,現在來到了我們這一代人,也將交給我們的下一代人。
每個人都有著來自父母給予我們的的不同基因,而紅色基因是中國共產黨給予我們每個中國人共同的、永不消失、永不變異的基因。新時代我們在向前奔跑的過程中會面臨數不盡的機遇和挑戰,我們更應該珍惜共產黨留給我們的這無比豐厚的精神財富。
最后,作為新時代青年,我們一定會認真學習科學知識,增強自身本領,踔厲奮發,篤行不怠,謹遵先輩教誨,為祖國和人民貢獻自我,在實現個人理想的同時為國家藍圖錦上添花。不斷汲取先輩榜樣的力量,讓紅色基因傳承萬代千秋。(通訊員 梁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