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夏天酷熱如舊,今年的雷雨急驟如夕。然而今年的夏天我們卻肩負著不同的使命,具有相同的感動。隨著暑假的到來,山東農業大學學子為響應號召,開展每年一度的學子“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團隊成員與耿山口村兩委合照。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滑騰 攝
本次活動,隊員們走進山東省泰安市東平縣耿山口社區,針對黃河灘區遷建工程進行深入走訪調研,選擇縣域經濟與鄉鎮企業的發展和遷建前后村民生產生活變化作為調研落點,走進基層深入調研的同時,感受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體會鄉村振興的成果,同時用團隊的力量盡力為村民們服務:為村民們做飯、測量血壓、擔任核酸檢測志愿者、銀河杯籃球賽志愿者等,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堅實的土地,貼近現實生活,真切感受到鄉村的變化,國家的富強,真正把成長的根深深植入祖國的沃土。
我們的“三下鄉”活動,可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早在七月初,負責人便成立了“同心筑夢三下鄉”小組,經過一系列的準備活動,最終一支三下鄉隊伍得以組建,這也使今后的實踐之路變得更加清晰。七月十日,我們的的“三下鄉”活動正式進入活動籌備階段。在老師、負責人的帶領與指導下,問卷、文獻、文案與現場走訪四支隊伍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計劃內的各項工作有條不紊的進行著。七月二十日至八月十五日,隊員們先后對村民們進行了入戶調研,問卷調查,針對調研數據進行詳細分析;參觀了當地正在建設的大棚并勘測了當地大棚的土壤與水分情況給予種植建議;走訪銀河鞋廠,體驗鞋廠機器的同時對員工生產情況進行問卷調查,與鞋廠法人會計深入交流,對鞋廠下一步發展提出了一些見解,團隊主動印刷一千份招工廣告進行分發;參觀了村史館,學習老一輩耿山口人們偉大的奮斗精神;對當地社會生活和精神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光陰荏苒,珠流璧轉之間,我們的“三下鄉”活動已告一段落。回首這幾天,火紅的驕陽錘煉我們的意志,但精彩的歷程卻讓我們樂在其中。在入戶調研;問卷調查階段,我們通過走進社區居民的家,設點進行問卷發放和收集,為社區居民免費測量血壓等途徑來了解社區居民并融入他們的生活,從這一過程我們深切感受到了居民們對我們熱情的態度,在與社區居民的廣泛接觸、深入了解和親切交流時,我們與居民們建立了良好純真的關系,也真正的從每一次交談中感受到居民們對于社區遷建工程的滿意和對現在生活狀態的滿足,同時也感受到社區內的黨群關系十分融洽,這說明基層黨組織對于社區的建設和對居民生活的體貼真正做到了民心所向。在這一階段我們共進入到了十二戶人家,收集了352戶居民的調查問卷,從無數鮮活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為后續我們實地調研的開展打好了基礎。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認識能力,實踐能力和溝通能力也得到了較大的提高。我們也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實踐才能出真知!
圖為團隊設點進行問卷調研,村民們積極配合,同時團隊成員進行核酸檢測志愿活動。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滑騰 攝
當然,我們不僅要了解社區現在的情況,也渴望回顧村子的歷史,品味時間的魅力。在走進村史館之前,我們已經通過線上資料的查詢,翻看村志等方式對村子的歷史有了個初步的了解,但當走進村史館時,我們依然被村史館的設計所觸動,在里面,我們不僅能看到文字的記載,同時圖片的襯托讓我們對于村子的歷史有了更深的記憶,實物的展覽更是飽含歷史的痕跡讓我們仿佛真的回到了那個年代。村干部向我們繪聲繪色地介紹村史館所描繪的一幅幅畫卷,向我們展示了耿山口村村民自強不息,與黃河水災頑強抗爭的發展史。讓我們對于村子的歷史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心中對于社區居民是敬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耿山口村村史館過程。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滑騰 攝
回顧完歷史,我們要立足當下,更要展望未來,這才是我們當代大學生應盡的使命。我們了解到耿山口社區不僅是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同時也是一項扶貧工程,村子在搬遷后也是通過各種形式解決了村民搬遷易,入住難的問題,讓村民不僅是在居住條件方面得到提升,更重要的是使居民的生活條件得到提高。銀河鞋廠的建設就是最典型的提升生活水平的方式。我們用了較長的時間對銀河鞋廠進行了走訪調查,以問卷形式入手對鞋廠員工有了一個初步了解,再通過對鞋廠會計和法人的訪談進一步了解了鞋廠的生產經營情況。之后我們針對鞋廠目前最大的短板員工緊缺問題出力幫忙,在附近鄉鎮社區張貼發放廣告,目前也取得了一些成效。通過這次對銀河鞋廠的調查,我們了解到的是一個真正的讓利于民的鄉鎮企業,它不僅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居民們的就業問題,同時也對附近鄉鎮的經濟也起到一定的帶動作用,我們不僅在企業自身學到了很多東西,企業領導們的讓利于民的經營理念更是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的。
圖為團隊成員體驗制鞋工序刷線過程。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滑騰 攝
除了銀河鞋廠,村子還打算經營的另一個項目便是大棚。建設大棚,民生之計。耿山口村土地分布在溫帶季風氣候區,為混合土質和粘性土質,且分區片分布,北大方、西大方為混合土質,南大方、海島、河底地為粘性土質,堤灘為沙性土地。不同片區對應的適種作物大不相同,可采取分片分區種植。大棚將村民們閑置轉讓的土地資源整合利用起來,用現代化的方式去種植經營。我們在實地調研期間三下大棚去考察,了解了大棚建設的基本情況,也見證了大棚建設的速度之快,雖然頭頂烈日但我們依然收獲頗深。
圖為團隊成員走訪調研耿山口村大棚,與村干部就相關問題進行交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滑騰 攝
在長達兩周的實地調研期間,每天都有不同的經歷,每天都有不同的收獲,每天都有更加深刻的體會。裴斯泰洛齊曾說:“實踐和行動是人生的基本任務;學問和知識不過是手段、方法,通過這些才能做好主要工作。所以,人生必須具備的知識應該按實踐和行動的需要來決定。”這說明智慧與實踐永遠是分不開的,在實踐中可以檢驗真理,也能培養能力,彌補不足。這次暑期三下鄉活動使我們有了一個驗證自我的機會,使大家無論在能力.上或是在心靈上都有了一次大的飛躍,也發現了很多自身存在的不足。
圖為團隊成員與銀河鞋廠法人、會計就鞋廠經營問題進行深入交流。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滑騰 攝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交換后我們都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交換后我們都會有很多思想。大學生參與三下鄉活動是青年學生健康成長、將自身價值與祖國命運緊密相連的必由之路。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于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群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短自身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到鄉村振興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干。堅持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的統一,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道路,歷來是青年鍛煉成長的有效途徑。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到鄉村振興最需要的地方磨練意志,砥礪品格,把學得的知識用于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圖為團隊成員與耿山口村村干部、銀河鞋廠主要負責人等召開項目期終匯報會。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滑騰 攝
幾天的時間一轉眼就過去了,我們經歷了,走過了。總之,這個暑期的“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是豐富而有意義的,一些心得和體會讓人感到興奮,但卻決不僅僅是用興奮就能描述的,因為這是一種實實在在的收獲。
“三下鄉”活動不僅是一次實踐,更是大學生活中最絢麗、最深刻的一筆、是一次人生經歷,是一生寶貴的財富!當然實踐活動的圓滿成功離不開我們每一個人的努力,俗話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即使個人的能力再怎么突出也及不了集體的合作。在活動中我們大家商榷襯論、交流思想、共同努力、共同擔當,明自了團隊精神的重要性,也收獲了最真摯的友情。同時還克服了各種團難,磨練了我們的意志力,并得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識和經驗。
艱苦而難忘的實踐已經結束,但是我們的所學卻才剛剛開始,新的考驗和抉擇還在前方等著我們,相信再深的水淹不死魚兒,再烈的火也燒不死鳳凰,象牙塔里的我們定然也能經受住暴風雨的洗禮,揚起理想的風帆,駛向成功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