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津游覽調研感悟
到合肥旅游的人,很多都會特意去老城區東北角看一看逍遙津公園。我們中文➕徽文化國際傳播調研團隊——合肥隊于7.16來此調研,也領略了一番"逍遙”的滋味。
賞園中宜人之景
我們團隊從公園南大門入園,這是一座高近10米、三開間、牌樓式的仿古大門,大門上方一塊古色古香的牌匾上書“古逍遙津"四個鎏金大字,據記載為清狀元、宣統皇帝溥儀的老師陸潤庠手書。往里走,西門沿小徑,溝塘連接處,有幾個上下錯致的石墩,供行人通過。當游人腳踏石墩時,水面濃霧迷漫,似輕薄的白紗飄逸,讓人有進入仙境一般的感覺,這是改造后通過霧化設備而形成的。
據了解,逍遙津公園是一座約20萬平方米的城市公園,園內環境優雅,樹木蔥郁,曲道幽長迂回,不對稱式園林布局層次分明,錯落有致。公園呈扇形,全園由水系自然地分為東西兩園。東園水域豐富,草坪寬廣,主要是青少年活動區、文化活動區和動物展區。西園綠蔭覆地,亭廊曲回,疏影橫斜,曲徑通幽,給人以步移景異,鬧中取靜之感。
悟三國戰場風采
團隊入園就能看到一尊高約5米身著鎧甲、持槍躍馬、神武異常的青銅塑像,我們知道那是三國時期大將張遼。走近塑像只見底座.上書有“威震逍遙津”五個大字,塑像周圍綠樹環繞,游人不多,很是安靜。臺頭仰視,塑像目光如劍、凝視遠方、表情嚴峻,似乎眼前正在發生一場激烈的廝殺,我仿佛隱隱聽到古戰場上兵器交接聲、馬蹄聲和雙方士兵的吶喊聲。一尊銅像,把我們帶入古時魏國、蜀國、吳國三分天下的時期,讓我們領略彌漫硝煙的古戰場。
逍遙津地處合肥市近郊,是肥水河上的古渡口,自古有“江南唇齒"之稱,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它的名字因羅貫中寫的《三國演義》而聞名于世。曹魏與孫吳為爭奪合肥,鏖戰32載,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戰斗就在古逍遙津畔。公元220-265年,曹操赤壁慘敗,留大將張遼鎮守合肥,東吳孫權兵臨城下,因張遼智勇雙全,大小10余戰,吳軍都沒能取勝。后吳援軍抵達,孫權督師與張遼會戰于逍遙津。吳軍輕敵,被勇冠三軍的張遼打得大敗,吳軍喪將辱師,又急于報仇,謀劃偷襲。哪知張遼雖大宴慶功,卻命令:人不解甲,馬不卸鞍,要比平時更加警惕。后將孫權的偷襲粉碎,取得大勝。《三國演義》 中對“張遼威震逍遙津”的故事進行了精彩的描述。后來藝人又將這個故事事搬上舞臺,“逍遙津”成了京劇中的一曲有名的劇目。
感詩中逍遙之情
團隊來到張遼墓前之前,要穿過一條長長的神道,神道旁擺有多尊石像,有石羊、石虎等,其背后的石碑上刻有曹操、曹丕、曹植的名作,別有一番風味。
曹操的《觀滄海》云“東臨碣石,以觀滄海”,《龜雖壽》云“神龜雖壽,猶有竟時”,《短歌行》云“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體現了一代政治領袖的悲涼沉雄和偉大氣魄。曹丕的《燕歌行》云“秋風蕭瑟天氣涼,草木搖落露為霜”,《芙蓉池作》云“乘輦夜行游,逍遙步西園”,體現了他哀而不傷的莊雅,又蘊含著《楚辭》窈窕深邃的奇譎。曹植的《洛神賦》云“仿佛兮若輕云之蔽月,飄飄兮若流風之回雪”,更是體現了他詩歌音節婉約,情致流轉的特點。在游園時,一邊感悟歷史,一邊欣賞詩作,感受屬于逍遙津公園的歷史積淀和人文情懷。
逍遙津公園中有綠波蕩漾的逍遙湖,賞心悅目的湖心亭、張遼墓、園中園、動物園等景點。園中風景假山等自然景觀更是吸引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而今,游客至此不僅能發思古之幽情,更能真正體會到逍遙津的“逍遙”滋味及人文情懷
時間:2022-08-25 作者:伍啟悅 來源:安徽師范大學 關注:
- 逍遙津游覽調研感悟
- 到合肥旅游的人,很多都會特意去老城區東北角看一看逍遙津公園。我們中文➕徽文化國際傳播調研團隊——合肥隊于7.16來
- 08-25
- 星火接力 丹心筑夢
-  參加暑期“三下鄉”,我備感榮幸,雖然經歷的時間不長,但是在我內心的刻印是深刻的,這同時也是我人生寶貴的閱歷,奠定了我這次
- 08-25
- 銘記黨史于心,傳承革命精神
- 7月26日—28日,河南工業大學生物工程學院紅色基地觀察團走訪貴陽達德學校舊址,深入學習黨的百年奮斗經驗與成果,植根愛國情懷,傳承
- 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