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民族的魂靈,是民族力量的源泉。文化的發展對國家和發展和命運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蘊含的中華民族的強烈認同感是超越社會變遷、維系情感交融的特殊紐帶,保護和利用好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有利于民族精神的凝結和綿延,對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和意義。本小隊成員深刻認識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性和現實意義,從身邊出發,為繼承和發揚非物質文化遺產貢獻出自身的一份力量。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本小隊赴鳳陽縣尋覓那已愈700年所留存的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感悟其強大的生命力。
來到滁州上學已滿兩年,但是今天我們才來到這赫赫有名的鳳陽,從古至今,鳳陽這個小地方可謂是不容小覷,不管是遠近聞名的鳳陽花鼓還是敢為天下先的小崗精神都在此發源,本隊成員懷著激動的心情踏上這次旅程。
我們首先訪問了鳳陽縣博物館,通過博物館工作人員,我們了解到了鳳陽花鼓的歷史文化背景和起源,鳳陽花鼓又稱“花鼓”、“打花鼓”、“花鼓小鑼”、“雙條鼓”等,鳳陽花鼓起源于鳳陽府臨淮縣(今鳳陽縣東部)是一種集曲藝和歌舞為一體的漢族民間表演藝術。
我們沒有趕上鳳陽花鼓表演的節日,但是聽說鳳陽小崗村每天上午會有一段時間有風陽花鼓表演,所以我們第二程來到了鳳陽小崗村。我們進去等了很久,一開始基本沒有什么人,但是等表演時間到了,人陸陸續續的就來了,看來大家都是有備而來。表演者都是老人,看著難免有一絲心酸,通過他們的表演,我們大致了解了鳳陽花鼓的表演形式是由一人或二人自擊小鼓和小鑼伴奏,邊舞邊歌,一男一女,男敲小鏜鑼,女打小花鼓,有時增加樂器伴奏。通過他人講述,我們也知道了鳳陽花鼓分成大花鼓和小鑼花鼓良兩種,大花鼓通常都是通過集體演繹,由十幾個人集體敲打演奏,具有很強的節奏感,可以呈現出歡悅的氣氛,演奏大花鼓的過程中,通常還會演唱山歌。
至此,我們的旅程也算是結束了,雖然天氣很熱,路途很遠,但是我們也了解了很多歷史,了解了更多的徽文化,身為安徽本土人希望這些文化能夠得到更好的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