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春之力托舉——界首市陽帆志愿者協會“春蕾計劃”溫暖留守兒童
多彩大學生網阜陽2月9日電(通訊員 榮佩琪)正月的風,如冰刀般劃割著面龐,可再凜冽的寒風,也吹不滅界首市靳寨中心學校陽帆志愿者協會那群大學生志愿者心中熊熊燃燒的熱忱。他們騎著車,車輪滾滾,穿梭在鄉村蜿蜒曲折的大街小巷,就像一群傳遞希望的使者,就此拉開了飽含溫情的“春蕾計劃”幫扶行動的大幕。而他們的目的地,是那些偏遠鄉村里一間間略顯破舊的房屋,那里有一雙雙渴望知識與關愛的眼睛——留守兒童,志愿者們懷揣著滿腔熱血,立志用自己的力量,為這些孩子的心田播撒下知識的種子,澆灌出成長的希望。
這項意義非凡的志愿服務項目,是對界首市社工部與界首市團市委倡導的積極呼應。大學生志愿者們珍惜難得的假期時光,將自己在學校里學到的專業特長盡情施展。他們好似一群無畏的筑夢人,努力為留守兒童撐起一片滿是希望的浩瀚天空,用青春的蓬勃力量去穩穩托舉明日那噴薄而出的朝陽。
在“春蕾計劃”正式啟航前,陽帆協會的志愿者便一頭扎進了調研工作中。他們深入界首市靳寨鄉的學校,與老師、孩子們耐心交流,像經驗豐富的尋寶人,精準識別出不同困難學生的實際需求。隨后,他們把幫扶對象細致分類,有基礎知識薄弱,如同根基尚未打牢的小樹苗般的“基礎薄弱型”;有學習方法欠缺,仿佛在知識迷宮中迷失方向的“方法欠缺型”;有對學習興趣不足,好似在知識海洋邊徘徊猶豫的“興趣不足型”;還有因智力缺陷,在學習道路上艱難攀爬的“智力缺陷型”,以及被心理思想障礙困擾,內心藏著陰霾的“心理思想障礙型”。針對每一個孩子獨一無二的特點,志愿者們精心地量身定制幫扶方案,每一個細節都飽含著他們的用心。參與此次計劃的志愿者們都歷經層層嚴格篩選,他們早早掌握了教育學、心理學基礎知識,而后依據各自的專業與特長,如同技藝精湛的工匠雕琢美玉般開展針對性幫扶,讓整個幫扶工作既科學又高效。
在幫扶形式上,陽帆協會的志愿者們大膽突破常規。他們果斷摒棄了傳統的學生聚集在教室、老師集體授課的刻板模式,轉而采用“一對一”家庭訪問機制。志愿者們滿懷期待地走進學生家中,一推開門,那溫暖的氣息撲面而來,他們與學生及其家人圍坐在一起,面對面暢所欲言。在交流中,他們像細心的觀察者,深入了解家庭的每一處角落、每一個故事,以及學生居家學習的真實狀態。一旦發現不良學習氛圍和習慣,就如同消防員撲滅小火苗般迅速糾正,在孩子們成長的漫長道路上,始終如一地保駕護航。
為了讓幫扶工作能夠持續深入地開展,像源源不斷的泉水潤澤大地,“春蕾計劃”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長效機制。通過實時工作群,志愿者們就像緊密相連的伙伴,能及時分享教學中的點點滴滴,總結教學效果。這不僅方便了工作對接,讓信息傳遞如閃電般迅速,還如同魔法棒一般,有助于激發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他們還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與孩子們做游戲做朋友,不忘科普進行時。還聯合界首市社工部、界首市靳寨鄉政府、界首市兄弟幫扶中心志愿者協會,齊心協力籌集資金慰問留守兒童家庭。孩子們收到心儀已久的禮物,實現了小小的微心愿時,那綻放的笑容如同春日里盛開的花朵,燦爛而動人。
在大學生志愿者的悉心幫助下,正值寒假的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愈發強烈,就像久旱的小草盡情吸收著雨后的甘霖。黨員志愿者更是沖鋒在前,主動請纓,毫不猶豫地選擇幫扶最偏遠地區的孩子。六年級的李思進(化名),生活的重擔早早壓在了他稚嫩的肩頭。他的父母因智障,無法給予他應有的照顧,家庭一貧如洗。他只能跟著年邁的爺爺住在叔叔家,不僅要努力學習,還要照顧尚在襁褓中只有三個月大的妹妹。之前,李思進被查出心臟問題,命運的陰霾籠罩著這個家庭。好在界首市紅十字會及時伸出援手,在國家資助40多萬后,他遠赴上海治療,最終得以痊愈。志愿者在家訪幫扶時,一踏入他家門,就卷起袖子幫著打掃衛生,閑暇時還會播放歡快的兒歌,逗弄可愛的小妹。在學習上,耐心地輔導李思進,一個知識點一個知識點地講解,一道題一道題地分析。在生活中,還鼓勵小思進要堅強奮進,孝順長輩,時常跟他講述黨和政府給予的幫助,引導他心懷感恩,立志將來要努力學習,報效祖國。
青春,因為奉獻而閃耀出璀璨奪目的光輝;教育,因為關愛而充滿了溫暖人心的力量。“春蕾計劃”就像一場綿綿的春雨,不僅為留守兒童送去知識的滋養,更在大學生志愿者心中種下了服務社會的種子。這場充滿溫情的志愿服務,正在新時代的畫卷上,一筆一劃地書寫著教育幫扶的動人篇章,讓教育公平的陽光毫無遺漏地照亮每一個孩子的成長之路。
作者:安徽中醫藥大學 榮佩琪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