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基層數韻,察治理網音——河北巨鹿縣“巨好辦”模式探訪
為響應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建設的創新與完善政策,提升公共服務效能,完善基層治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的“事兒好辦”實踐隊走向河北省邢臺市巨鹿縣調研基層治理數字化新途徑,深入探訪該縣以數字化、網格化推動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創新實踐——“巨好辦”數字治理模式。從文博苑到社區網格,從大數據中心到居民家中,一場關于“中國之治”的生動實踐畫卷徐徐展開。
在巨鹿縣文博苑內,一場關于“巨好辦”的展示讓實踐隊員深刻體會到數字化治理的變革力量。作為巨鹿縣基層治理的核心平臺,“巨好辦”以“一網統管、一網通辦”為目標,整合12345熱線、網格化服務、民生訴求等多渠道數據,構建起“群眾點單、平臺派單、網格接單、部門辦單”的閉環機制。

“過去群眾辦事要跑多個部門,現在只需手機一鍵上報,數據自動流轉,問題快速解決。”巨鹿縣社區網格員長尹梁娟介紹,“巨好辦”的初衷正是通過數字化手段打破信息孤島,讓基層治理更精準、更高效,她感慨,數字化不僅提升了效率,更讓基層治理的“神經末梢”靈敏起來。
同時,網格員程紫芳向實踐隊員展示了手機上的“巨好辦”移動端,通過“巨好辦”巨鹿縣構建起“縣—鄉—村—網格”四級聯動體系。自“巨好辦”平臺上線以來,解決群眾事項65萬余件,辦結率達98.3%,“巨好辦”用行動詮釋了“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走訪中,多位居民表示,“巨好辦”不僅是解決問題的平臺,更是參與治理的橋梁。通過“碼上監督”“幫我辦”等功能,普通百姓也能成為基層治理的“共建者”。

從文博苑的歷史展陳到大數據中心的數字治理,從網格員的奔走身影到社區居民的笑臉,巨鹿縣以“數字+網格”雙輪驅動,探索出一條“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層治理新路。在這里,“中國之治”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化為路燈下暢行的歸途、手機里秒回的信息、網格中溫暖的對話。巨鹿縣的實踐證明:當數字化賦能民生、網格化凝聚人心,“中國之治”便能在每一寸土地上生根發芽,織就人民幸福的堅實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