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身為教,德育為先| 機械工程系赴河北保定“探源悟華”讀懂中國專項實踐團采訪退休教師 為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領悟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關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五老”(即老干部、老專家、老教師、老戰士、老模范)親歷者、見證者、實踐者的優勢,教育激勵廣大青年學生在新征程上立志做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機械工程系“探源悟華”讀懂中國實踐隊于1月7日赴河北保定,開展了采訪老教師,深刻體會老一輩的奮斗精神,領悟他們對青年學生的重托與建議,進而讀懂中國的社會實踐活動。
在教育的廣闊天地中,德育始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我們有幸采訪到一位在教育界深耕多年的老教師耿老師,她以“以身為教,德育為先”的教育理念,強調教師自身應具備師德,并注重學生品德教育
培養了無數品學兼優的學生。
耿老師于1951年7月27日出生,在教育崗位上工作了近四十年,從農村小學到縣直小學30年教學,最后到教育局督導室教研室直到退休,她始終堅信,教育不僅是傳授知識,更是塑造靈魂,首先就應該重師德,愛護學生。耿老師回憶起自己教學生涯,與學生的點點滴滴仍歷歷在目,令人熱淚盈眶。她談到一對姐弟,因為夫妻不和,無暇顧及孩子,午飯經常沒有著落,老師聽說后心疼不已,不僅不停給其父母做思想工作,甚至還經常將姐弟兩帶回自己家中提供午飯。多年后,姐弟戀憑借自身努力考上北京公安大學,在假期時也會拜訪耿老師。談及此,老師的面上露出驕傲和感動的神情,就像母親談起子女,滿是動容之色。耿老師感慨:“這種師生情是任何都代替不了的,真心愛孩子,孩子會把愛化為力量,努力學習,將來成就自己,這就是師德。”他意識到,作為教師,自己肩負的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生品德的引導者,當我們用愛感化學生,學生也將會以老師為榜樣,樹立很好的評的。“你愛孩子們,孩子們一定會愛你的”耿老師強調。
“有德才有人,有人才有土,有土才有財,有財才有用。”耿老師通過引用《大學》,來向我們說明師德的重要。老師堅信,倘若老師沒有德,不會交出好孩子。本身無德,又如何指望學生有德?但社會需要有德行的人,服務社會,有才無德之人,只會是禍害國家,禍害人民,對社會對祖國無用。聆聽耿老師的話語,讓聽眾們都感受到師德的帶頭作用和自身品德修養的重要性。
在采訪的尾聲,耿老師寄語年輕教師:“希望年輕的教師們在孩子的思想教育方面加大力度,在加強自己的思想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對孩子們的政治思想教育,要讓孩子們先學會做人,F在教育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第一位就是德,社會也需要有德行的人,用老一輩的話來說就是‘ 又磚又紅’,不但要學習掌握知識為國效力,而且要有德,學會做人,這樣才能服務社會,立足于社會。” 同時也對青年學生們提出厚望:當下要埋頭苦學的同時不忘政治品德培養,多多銜接社會,作一個德才兼備的人,將來成為祖國有用之才。
德育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耿老師的故事讓我們看到了教育的深遠影響和希望,也感受到老一輩工作者的厚望與希望傳承。愿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能夠秉持德育為先的理念,注重自身品德教育,加強學生政治思想理念,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貢獻力量,共同為培養未來的社會棟梁而努力;也愿青年學生們牢記耿老師的諄諄教誨,在校努力學習專業知識,多多接觸社會事務,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道德觀政治觀,為將來成為有用之才奮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