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1日,曲阜師范大學生命科學學院 “尋跡紅脈踐真知,鑄魂社區(qū)啟新程”社會實踐隊赴山東省濟寧市曲阜市如意社區(qū),旨在弘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讓社區(qū)居民感受春聯(lián)和剪紙的藝術魅力,增強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
這天早上,懷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滿心熱忱與期待,我和隊員們一起來到如意社區(qū)“筆走龍蛇書春意,刀裁錦繡繪福年”公益活動現場,看到了一個個活蹦亂跳,熱情似火的小朋友,他們的天真與可愛讓我不禁忘記了冬日清晨的寒冷。
一邁進場地,墨香與紙香交織的獨特氣息撲面而來,像是在熱情地迎接我們。我的心瞬間被一種復雜的情緒填滿,既為即將領略到書法與剪紙這兩項傳統(tǒng)文化瑰寶的魅力而激動不已,又隱隱帶著一絲緊張,緊張是擔心自己學藝不精,不能完美地感受和呈現這兩門藝術的精妙,這種交織的心情,如同漲潮的海水,在心中不斷翻涌,讓我愈發(fā)期待活動正式拉開帷幕的那一刻。
圖為活動開始前實踐隊員作開場。 通訊員龔炫瑋攝
各位小朋友及陪同家長端坐在自己的座位上,認真地聆聽著開場的介紹。對于他們來說,這不僅僅是在參加一次簡單的活動,而且是在用心體會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圖為實踐隊員教授小朋友剪紙。 通訊員龔炫瑋攝
剪紙過程熱鬧非凡。小朋友們緊盯著手中的彩紙,眼神中滿是好奇與期待。他們拿起剪刀,依照指引,一步一步認真地將紙折疊起來,緩慢而謹慎地裁剪著,那模樣,好似在雕琢一件價值連城的藝術品。剪刀在彩紙間輕快地穿梭,發(fā)出“咔嚓咔嚓”的聲響,仿佛是新春的前奏。不一會兒,一個個鼓鼓囊囊的福袋、一朵朵嬌艷欲滴的花朵在他們手中悄誕生。小朋友們看著自己的作品,臉上洋溢著自豪的笑容,那笑容比窗外的陽光還要燦爛。
圖為實踐隊員為小朋友們準備書寫用具。 通訊員龔炫瑋攝
在小朋友們剪紙過程接近尾聲之時,我們也開始為他們準備書寫用具。我們將毛筆輕輕地放入溫水當中,水溫恰到好處。毛筆在水中慢慢舒展開來,就像蘇醒的精靈,毫毛也漸漸變得柔軟。隨著浸泡的時間推移,筆鋒逐漸散開,原本干澀的毛變得水潤亮澤,仿佛重新煥發(fā)出生命的活力。此時的毛筆,已做好了書寫的準備,只待墨汁的注入,在宣紙之上揮灑出新春的祝福。
圖為實踐隊員為小朋友示范寫毛筆字。通訊員龔炫瑋攝
在大哥哥的引領下,小朋友像一個求知若渴的小探險家,開啟了書法的奇妙之旅,那專注的神情仿佛在進行一場重大的科學研究。
圖為小朋友學寫福字。 通訊員 龔炫瑋 攝
小朋友們緊緊握著毛筆,回憶著剛才學到的書寫要點。他們蘸墨時,小心翼翼,生怕墨汁濺出,就像在呵護一件稀世珍寶。落筆時,小手雖略顯稚嫩,卻充滿力量,一筆一劃,認真寫著福字。有的小朋友因為太過專注,袖口都沾上了少許的墨汁,卻渾然不覺,仿佛整個世界只剩下眼前的宣紙和手中的毛筆。整個活動現場,小朋友們沉浸在書法與剪紙的樂趣中,傳統(tǒng)文化的種子,也在他們幼小的心靈里,悄然種下。
圖為“尋跡紅脈踐真知,鑄魂社區(qū)啟新程”實踐隊員與小朋友們的合影。通訊員龔炫瑋攝
傳統(tǒng)文化宛如一座瑰麗的寶藏,書法與剪紙便是其中熠熠生輝的兩顆明珠,散發(fā)著令人難以抗拒的魅力。“筆走龍蛇書春意,刀裁錦繡繪福年”公益活動意義深遠。它為社區(qū)居民搭建起親近傳統(tǒng)文化的橋梁,讓書法與剪紙藝術煥發(fā)生機,使小朋友們領略其魅力。同時,活動鍛煉小朋友的動手能力,營造和諧氛圍,為新春增添濃郁文化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