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近日,“鄉村振興實踐團”福建江夏學院工商管理學院“沐光”實踐隊踏上了一段探索之旅,深入閩侯縣的小箬鄉福田村、鴻尾村及養心園,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學習,探索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感受鄉村發展的勃勃生機,共同繪就一幅鄉村振興的多彩畫卷。
弘揚“四知文化”,樹立家風家教典范
實踐隊的第一站——小箬鄉福田村,這個距離閩侯縣城38公里的古老村落,以其豐富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家風家教傳承吸引了實踐團的目光。福田村古稱“溫田”,寓意“福彌良田”與“溫潤心田”。全村總人口716人,其中楊氏村民占絕大多數,他們是東漢太尉楊震的后裔。楊震因“暮夜辭金”留下“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千古佳話,被譽為“天下第一廉吏”。如今,福田村秉承家學,以“清白傳家”為訓,積極弘揚“四知文化”精神。實踐隊成員在福田村“四知文化廣場”上,深刻感受到了這種文化的熏陶。該廣場被福建省婦聯命名為“家風家教示范基地”,成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家風家教的重要平臺。在這里,實踐隊成員聆聽了楊氏后裔講述家族歷史與“四知文化”的傳承,深刻體會到了廉潔自律、清白做人的重要性。
科技賦能,助力農業騰飛
告別福田村,實踐隊來到了鴻尾村。這里,現代農業的蓬勃發展成為了鄉村振興的生動寫照。村民陳水銀創辦的福州大宇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閩侯縣規模最大的大棚蔬菜生產基地之一,占地800多畝。在這片廣闊的田野上,實踐隊成員親眼見證了現代農業科技的魅力。公司引入了“水肥一體化”設備,通過手機APP終端,不僅可以遠程觀察作物的生長情況,還能根據土壤養分含量和作物需肥規律,精準配兌肥液與灌溉水,輸送到作物根部土壤。這種技術的應用,不僅減少了人工成本,還顯著提高了果蔬的產量和品質。因此,該公司成功入選了2021年度農業產業化省級示范聯合體名單,其種植的蔬菜也成為了“閩侯菜丫好”品牌的一員。
綠色發展,生態富民
實踐隊的最后一站是養心園。這片位于閩侯的“林中寶地”,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尤其適合中藥材的生長。在這里,實踐隊成員看到了樹上種植的鐵皮石斛、樹下間作的金線蓮等珍貴中草藥,以及林禽、林藥、林蜂、林花、林菜、林菌等多種生態農業模式。養心園的主人通過科學種植和生態管理,不僅提高了中草藥的產量和品質,還帶動了周邊村民的就業增收。實踐隊成員在這里深刻體會到了生態農業與鄉村振興的緊密結合,以及中草藥種植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
此次閩侯鄉村振興實踐之旅,不僅讓實踐隊成員深入了解了鄉村振興的多元路徑和生動實踐,更讓他們深刻體會到了鄉村振興的偉大意義和廣闊前景。從福田村的“四知文化”到鴻尾村的現代農業科技,再到養心園的中草藥種植,每一處都展現了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和無限可能。
實踐隊成員紛紛表示,要以此次實踐為契機,深入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投身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他們將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堅定的信念,為繪就鄉村振興的多彩畫卷貢獻自己的力量。相信在黨的領導下,閩侯的鄉村振興之路必將越走越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