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啟農業繪藍圖,綠動鄉村展未來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三農”工作的重要論述,幫助和引導青年學生緊緊圍繞“國之大者”,深刻領會和感悟為什么要推進鄉村振興、如何推進鄉村振興等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當好建設美麗中國的踐行者,在綠色低碳智慧農業方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2025年1月中旬,安徽財經大學慧耕鄉振實踐隊在蚌埠市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綠色低碳智慧農業實踐調研,先后前往了安徽省中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蚌埠農業科技園以及鄭崗村等地,通過實地近走訪農場種植基地、了解現代農業科技技術,探尋現代綠色低碳農業發展道路。
科技園內育熟稻,來年紫穗襲人香
1月11日上午,帶著對農業科技技術的好奇和激動,慧耕鄉振實踐隊來到了安徽省中以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在中以公司講解員的帶領下,團隊成員集中參觀了園區多個核心部分。在一座座大棚里,數不勝數的幼苗按照品種被工作人員有序置放,雪白的冷膜覆蓋四壁,阻擋了呼嘯的風雨、減少了晝夜的溫差,溫暖舒適的環境為農作物創造了在冬天生長的基礎條件,甚至有效的縮短了作物的生長周期。大棚旁的資源圃里,正值冬季地里種滿了觀賞石榴樹,與此同時,基地在資源圃里采用了間種套種等立體種植的方式,充分利用了優質的土地資源,在間隔土地之間種植紅薯等作物。實現成本的降低、農產品產量的提升。在高科技蔬果栽培實驗室內,講解員為我們介紹并展示了更多儲存起來的優質植物種苗,為自然災害做好了充分的準備,也為現代農業作物栽培提供了良好的物質保障。在參觀中,團隊成員對現代農業的發展模式有了一個更加系統化的明確認知,現代農業科技技術的運用在作物的生長環境、品種研發、危機預防等方面都具有不容小覷的影響力。
為了更加有效探索農業碳排放、智慧農業的綠色發展道路,實踐團隊與中以公司工作人員在園區內開展了座談會進行深入的交流和學習。園區經理葛偉強先生告訴團隊,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園區通過引進中國農科院甘肅研究所5個品種的甘薯,在經過自己實驗室的二次研發,成功培育脫毒甘薯種苗。成員們在引導下逐漸意識到了科技才是提高農業經濟效益、促進綠色節能減排、助推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動力劑。
芳林新葉催舊葉,科技前波讓后波
1月12日上午,實踐團隊來到了蚌埠農業科技園,在講解員的帶領下參觀了熱帶植物展示館,在這里我們見識到了真正的由赤道所孕育的雨林風光,蔓延的藤曼,瀲滟的花骨朵,搖曳的枝葉,編織出了一曲宏大的生命的贊歌。挺拔的喬木仿若沖破溫室的束縛直入云霄,陽光透過繁密的喬木葉的縫隙灑落在土壤上;在成群的多肉植物中間,那凌厲鋒芒的尖刺上,是一抹艷麗而堅韌的金黃,是開花的仙人掌;纖弱如絲、柔順如水,洋洋灑灑地從棚架上垂懸而下的數百上千根藤曼,名叫錦屏藤,仿若一簾幽夢般使人陶醉;濃艷卻不俗的三角梅在萬花從中獨樹一幟,每一朵花蕊都充滿了詩意。蟄伏的生命蓄勢待發的美麗,震撼了所有人,工作人員告訴大家,在如此高的緯度種植熱帶植物的成功離不開園區內科技的研發運用,園區正在通過科技示范輻射帶動,承接核心區引進、孵化、集成的高效生態新技術、新品種、新模式,加快打造“農業硅谷”,為現代農業插上科技“翅膀”。
1月13號下午,實踐團隊來到了鄭崗村,農民爺爺帶著團隊隊員逛了田地菜園,鄭崗村的農田已經引入了科技技術,建造了保溫大棚、自動測溫裝置等設備。農民爺爺向大家解釋,現在用這些裝備可以解決許多麻煩,不需要再像從前那樣擔心冬天打霜凍壞了秧苗,縮短了播種豐收的時間,節約了水資源的同時也減少了廢棄物的排放。團隊對現在農業的發展方向和發展預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新型農業栽培技術具有提質增產、拉大經濟效益、促進節能減排的重要作用。
滿眼生機轉化鈞,天工人巧日爭新
麥田無邊無際,從故鄉涌向遠方。短短三天的實踐活動,成員們通過座談會、實地走訪、參觀瀏覽等多種方式,深入了解了蚌埠現代綠色低碳農業的發展道路,明白了科技是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第一動力。此次探索,激勵著團隊成員懷揣一顆熱情昂揚、不怕苦敢吃苦的決心,毅力的在創新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走下去,為助力農業現代化轉型、低碳發展和建設美麗中國、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青春芳
作者:慧耕鄉振小隊 來源:http://h5.jp.cjn.cn/#/h5/news?informationId=4506011&sour
掃一掃 分享悅讀
- 智啟農業繪藍圖,綠動鄉村展未來
- 2025年1月中旬,安徽財經大學慧耕鄉振實踐隊在蚌埠市開展了為期三天的綠色低碳智慧農業實踐調研,先后前往了安徽省中以農業科技有限公
- 01-26
- 冀魯豫戰場彰偉績,紅色文化刻豐碑
- 為了深度挖掘冀魯豫戰役背后所蘊藏的深厚紅色文化價值,探尋先輩們的革命精神,曲阜師范大學“賡續紅色血脈,傳承奮斗精神”實踐隊走進
- 01-26
- 溫暖寒冬,情暖人心
- 在寒冷的冬天,人與人之間的關愛與溫暖可以驅散寒冷,讓人心生暖意。
- 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