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文明延綿傳承的生動見證。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有利于保護我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更有利于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擺手舞是土家族的傳統(tǒng)舞蹈,土家人稱為“舍巴日”,2008年入選我國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走進來鳳縣百福司鎮(zhèn)舍米湖村進行調研,團隊成員與擺手舞的國家級傳承人,村委會書記及村民進行交談,與當地村民共同學習擺手舞,走進有“神州第一擺手堂”之稱的擺手堂進行觀察與相關數據的測量,深入感受擺手舞的民族魅力和文化價值。
土家族擺手舞(恩施擺手舞),流傳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來鳳縣的傳統(tǒng)舞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恩施擺手舞源于五代時期,是土家族古老的傳統(tǒng)舞蹈,它集舞蹈藝術與體育健身于一體,有“東方迪斯科”之稱,舞蹈動作粗獷健美,擺姿流暢自如、穩(wěn)健大方。恩施擺手舞以狩獵、農事、軍事和社會生活為主要表現內容,表演中歌、樂、舞渾然一體,間有鑼鼓伴奏和擺手歌穿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