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柏心怡)江蘇省興化市的烏巾蕩,一個聽起來就充滿詩意與故事的地方,它不僅是興化市的一顆璀璨明珠,更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縮影。7月中旬,南京財經大學應用數學學院“鄉土薪火”鄉村振興促進團深入烏巾蕩區域城北新區鄉村,圍繞其以千垛菜花為特色的鄉村建設進行了為期數日的暑期實踐調研。
鄉村建設的智慧在于因地制宜、創新發展。烏巾蕩地區充分利用其豐富的水資源和獨特的垛田景觀,發展起了以菜花觀賞、水上娛樂、農家樂等為主的鄉村旅游產業。同時,還注重保護生態環境和傳承傳統文化,讓游客在享受自然美景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鄉村的淳樸與和諧。在農業部門負責人的帶領下,團隊成員首先參觀了新區內的幾個示范村。這些村莊在保留傳統鄉村風貌的基礎上,進行了科學合理的規劃與設計,實現了基礎設施的全面提升。道路硬化、路燈亮化、環境美化,每一項都體現了政府對鄉村建設的重視與投入。特別是污水處理系統和垃圾分類制度的實施,讓曾經臟亂差的鄉村環境煥然一新,成為了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此外,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也是新區建設的一大亮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特色種植、生態養殖、農產品深加工等多元化發展模式應運而生。團隊成員參觀了幾個現代農業示范園,看到了智能溫室、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等高科技農業設施的應用,感受到了科技對農業生產的巨大推動力。這些變化不僅提高了農產品的產量和質量,也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來源,為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然而,在取得顯著成果的同時,團隊成員也發現了鄉村建設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和困難。首先,資金短缺是制約鄉村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雖然政府投入了大量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但后續維護和升級仍面臨較大壓力。其次,人才流失問題不容忽視。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離開鄉村前往城市尋求發展機會,導致鄉村勞動力短缺,特別是缺乏具有專業技能和管理經驗的人才。此外,土地整理規劃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阻力,部分村民對土地流轉和集中經營持保留態度,影響了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此次暑期實踐不僅讓團隊成員領略了烏巾蕩千垛菜花的美麗風光,更讓其深刻體會到了鄉村建設的艱辛與成就。鄉村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政府、社會、村民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和協作。鄉村發展具有巨大潛力和廣闊前景,只要我們堅持科學規劃、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就一定能夠推動鄉村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圖 1 烏巾蕩鄉村建設成果

圖 2 烏巾蕩菜花節活動

圖 3 團隊成員和村民一起干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