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廣西桂林灌陽縣黃關鎮東陽村的寧靜田園間,一場以“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為主題的“三下鄉”活動正熱烈展開。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藝繪鄉村·共創振興畫卷”基層服務踐行團隊,積極響應國家號召,于2024年7月15日至7月18日,帶著青春的激情與責任,踏入了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用他們的畫筆在東陽村村民委員會的見證下,繪制出一幅幅既展現地方特色又蘊含時代精神的墻繪作品,為鄉村振興之路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初識東陽,夢開始的地方 東陽村,一個隱藏在群山環抱之中的小村落,以其獨特的自然風光和淳樸的民風吸引著外界的目光。當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的師生們踏入這片土地時,他們被眼前的景象深深吸引:錯落有致的農舍、蜿蜒曲折的田埂、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那些在陽光下勞作的村民,構成了一幅幅生動的鄉村畫卷。在這里,他們感受到了鄉村的寧靜與和諧,也看到了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
團隊在東陽村民委員會的熱烈歡迎下,迅速融入了這個大家庭。他們與村民親切交流,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以及鄉村振興的現狀與需求。通過這些交流,團隊成員們深刻認識到,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上的發展,更是文化、生態等多方面的全面提升。而藝術,正是連接這些方面的橋梁和紐帶。
精心籌備,墻繪的序章 為了確保墻繪作品能夠真正體現“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精神內涵,并符合東陽村的實際情況,團隊成員們進行了細致的籌備工作。他們首先進行了深入的調研,走訪了村里的每一個角落,收集了大量關于鄉村風貌、民俗文化等方面的素材。然后,他們將這些素材與自身的藝術修養相結合,設計出了一系列既具有地方特色又富有時代感的墻繪方案。
在設計過程中,團隊成員們注重將藝術與鄉村生活緊密結合。他們巧妙地將農耕文化、傳統節日、鄉村風光等元素融入墻繪作品中,使其既具有觀賞性又富有教育意義。同時,他們還充分考慮了墻面的材質、顏色以及周圍環境的協調性,力求使每一幅墻繪作品都能成為鄉村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圖為“藝繪鄉村·共創振興畫卷”基層服務踐行團隊成員們為墻繪工作做前期工作
揮毫潑墨,青春的印記 隨著前期工作的順利完成,墻繪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團隊成員們身著統一的志愿者服裝,手持畫筆與顏料,站在高高的腳手架上開始了他們的藝術創作之旅。夏日的陽光雖然熾熱,但絲毫沒有減退他們的熱情與干勁。他們全神貫注地投入到創作中,每一筆都凝聚著他們的心血與汗水。
在創作過程中,團隊成員們不僅展現了高超的繪畫技藝還充分發揮了團隊協作精神。他們分工明確、相互配合,共同攻克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題。有時為了一個細節的完善,他們會反復推敲、精益求精;有時為了趕進度,他們甚至會連續工作到深夜甚至第二天清晨。他們的青春與汗水在東陽村的墻面上留下了永恒的印記。
圖為“藝繪鄉村·共創振興畫卷”基層服務踐行團隊在東陽村墻繪工作正式進入實施階段
藝術之花,在鄉村綻放 經過數日的辛勤努力,一幅幅精美的墻繪作品終于在東陽村的各個角落綻放光彩。這些作品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還提升了鄉村的文化品位。它們以生動的形象和鮮明的主題展現了青春的力量與擔當精神激發了村民們的自豪感和歸屬感。同時這些墻繪作品也成為了吸引游客的亮點之一為東陽村的鄉村旅游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村民們紛紛表示這些墻繪作品讓他們感受到了藝術的魅力與鄉村振興的希望。他們開始更加關注自己的家園開始積極參與到鄉村振興的各項工作中來。而這一切的改變都離不開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師生們的辛勤付出與無私奉獻。

圖為“藝繪鄉村·共創振興畫卷”基層服務踐行團隊完成東陽村的墻繪實踐活動
收獲與展望,青春的擔當 隨著墻繪工作的圓滿結束團隊成員們與東陽村的村民們共同度過了一段難忘的時光。他們不僅收獲了寶貴的實踐經驗還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在離別之際雙方都充滿了不舍與感激之情。
對于桂林理工大學藝術學院的師生們來說這次“三下鄉”活動不僅是一次對專業知識的實踐檢驗更是一次對青春擔當精神的生動詮釋。他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誓言為鄉村振興貢獻自己的青春力量。

圖為“藝繪鄉村·共創振興畫卷”基層服務踐行團隊完成東陽村的墻繪實踐活動后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