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的浪潮席卷而來,成都市錦江區的“城中村”牛沙路小區17號院,這個曾經充滿活力的社區,如今正面臨著一場前所未有的變革。2024年8月22日,南京師范大學中北學院的“城鄉旅夢”實踐小組成員深入探訪了這個即將迎來拆遷改造的社區,親身體驗居民們的生活現狀,聆聽了他們對于未來變遷的復雜情感和期待。
在與居民的深入交流中,實踐小組成員們發現,盡管居民們對這片承載了無數回憶的土地懷有深厚的情感,但面對房屋的年久失修和潛在的安全隱患,居民們普遍對政府的拆遷改造計劃表示了理解與支持。社區內的王阿姨在接受采訪時,情感激動地表達了自己的心情:“盡管心中萬般不舍,但面對這棟老房子的種種問題,我們不得不接受現實。我們希望政府能夠幫助我們,讓我們有一個更加安全、舒適的新家。”
王阿姨還特別提到了政府和社區在拆遷前對小區的精心打造,以及對老年人和殘疾人士的特別關懷和援助。她回憶說,政府和社區工作人員不僅關心居民的生活,還定期組織健康檢查、文化活動,為老年人和殘疾人提供便利服務,這些都讓她感受到了溫暖和關懷。她動情地說:“他們總是第一時間來到我們身邊,無論是修繕房屋還是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都讓我們感到非常安心。”
在王阿姨溫馨的家中,她向實踐小組成員們展示了那些見證了歲月變遷的家具和裝飾。每一件物品都似乎在訴說著過往的故事,它們是社區歷史的見證,也是居民們生活的縮影。王阿姨回憶起剛搬來時的情景,那時的社區雖然設施簡陋,但鄰里之間的關系卻異常親密。她感慨地說:“那時,我們大家就像一家人一樣,互相幫助,共同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社區的基礎設施逐漸老化,房屋的安全問題也日益凸顯。王阿姨指著陽臺外的裂縫,憂心忡忡地說道:“你看,這陽臺的裂縫越來越寬,我們真的擔心哪天會發生什么意外。”
盡管面臨著拆遷的不確定性,王阿姨對政府的關懷和社區的溫暖仍然表示感激。她提到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和對居民需求的快速響應,無論是修繕房屋還是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都讓他們感到非常安心。她特別強調了社區工作人員的敬業精神和對居民需求的快速響應。王阿姨說:“他們總是第一時間來到我們身邊,無論是修繕房屋還是解決生活中的小問題,都讓我們感到非常安心。”
隨著拆遷的腳步越來越近,王阿姨和她的鄰居們已經開始規劃未來。他們期待著能夠獲得合理的補償,以便在新的居住環境中繼續享受便利和安全的生活。王阿姨滿懷希望地說:“我們希望新的社區能夠保留這里的溫馨和便利,同時提供更加堅固和安全的住所。雖然搬遷會帶來一些不便,但我們相信,通過大家的共同努力,新的社區將會是一個更加美好的開始,我們將在這里開啟新的生活篇章。”
在這個充滿變革的時刻,王阿姨和她的鄰居們不僅感受到了時代的變遷,也體會到了社區的溫情和政府的關懷。他們對未來的憧憬和對過去的懷念交織在一起,構成了這個即將消失的社區最后的記憶。實踐小組的成員們也被這種情感所觸動,他們記錄下了居民們的故事,希望能夠將這些珍貴的記憶傳遞給更多的人。在拆遷的號角聲中,牛沙路小區17號院的居民們正以一種積極的態度,迎接他們生活中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