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視珍寶·共話時代”實踐隊作為西南石油大學三下鄉”社會實踐校級重點團隊、萬檔思政實踐隊、“團聚酒泉·青春建功”甘肅專項活動入選團隊先后赴敦煌、酒泉、烏魯木齊、克拉瑪依、西寧等地開展走訪調研。從西部發展看祖國七十五周年變化。
成都,作為新時代西部大開發的典范,它不僅展現了城市的繁榮與活力,更是川藏公路這一偉大工程的起點,其承載的“兩路精神”激勵著人們不斷砥礪前行。7月24日,實踐隊走進川藏公路博物館:從蜀道難到蜀道通再到蜀道暢、蜀道人。實踐隊在歷史文化的激蕩中感悟“兩路精神”,以實際體驗從西部大開發看祖國風云變化。
探蜀道難史,感古今變遷
古人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之句,極盡筆墨描繪蜀道之艱難險阻。步入博物館的殿堂,實踐隊的成員們對這句千古絕唱有了更為深刻且具象化的體悟。馬鐙、銅鈴、茶包等茶馬古道遺物,無聲講述著路途的崎嶇與艱辛。泛黃的老照片中,古道蜿蜒,村落稀疏,映照著舊時人民在艱難條件下的堅韌與不屈。這些歷史印記,不僅是物質的遺存,更是精神的傳承,讓成員們深刻體會到蜀道之難,更敬佩古人的勇氣與毅力。
實踐隊成員參觀場館
成兩路精神,通蜀道啟新程
在川藏公路建設展區,實踐隊成員通過屏幕回望歷史:雪山峽谷間,筑路大軍與惡劣環境抗爭,十八軍戰士跋涉萬里,翻越高山繪制勘測圖。軍民一心,共克時艱,展現了超凡毅力和卓越貢獻。這些場景不僅是歷史的見證,更是“兩路”精神的生動詮釋,激勵新時代青年繼承并發揚這份寶貴精神財富,勇往直前,開創更加輝煌的未來。
實踐隊成員李爽給其他成員介紹“兩路精神”
承兩路精神,知重負重再出發
川藏公路竣工之后,持續迎來改建與升級的浪潮,其中以二郎山隧道、雅康高速等超級工程的技術飛躍尤為矚目。面對“瓦斯、融水、地震”的重重挑戰,工程人員從未退縮,反而以“崎嶇、高聳、荒涼”為動力,不斷突破自我,革新鐵路技術。這段傳奇歷史,讓實踐隊員在深感震撼之余,不禁由衷贊嘆:正是這份堅韌與智慧,鋪就了通往未來的康莊大道。也正是這種“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激勵著新時代青年更好地向前發展。
實踐隊成員合影
川藏公路博物館,一座承載著歷史記憶與工程奇跡的殿堂,一段傳奇的守護者,一部生動的歷史教科書。博物館以其獨特的魅力,讓歷史與現實交織,讓精神與力量共鳴,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承與創新的橋梁。激勵青年在新時代的征程中繼續勇往直前,為中國式現代化貢獻“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