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的陽光炙熱而明媚,文化新觀察小隊于8月2號踏上了充滿歷史韻味梁厝歷史文化街區。那金黃色的陽光灑落在古老的青石板路上,每一塊石頭都仿佛在低語,訴說著千年的故事。
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薄霧,輕輕拂過梁厝的屋檐,喚醒了這座沉睡的小鎮。文化新觀察小隊帶著滿腔的熱情與好奇,踏上了這片充滿歷史底蘊的土地。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青草香與紅磚黑瓦結合的沉香,仿佛是大自然與人文歷史交織的序曲,預示著一場心靈與文化的深度對話的開啟。
圖為永盛梁氏宗祠 陳雨珊 供圖
踏入梁厝古街,首先被那錯落有致的古建筑群所吸引。紅磚厝依山傍水,古樸典雅,每一磚一瓦都透露著閩南人堅韌開朗、沉穩豁達的性格也訴說著閩南人對生活美好的祝愿。這些建筑不僅僅是居住的空間,更是歷史的見證者,它們靜靜地訴說著梁厝的過去與現在。沿著青石板路緩緩前行,兩旁是各式各樣的商鋪與手工藝品店。這里既有傳統的竹編、木雕,也有融合現代元素的創意產品,新舊交融,相得益彰。我們不時停下腳步,或駐足觀賞,或詢價購買,感受著這份獨特的文化魅力。走在過去和現在交相呼應的梁厝,每一步都踏出了歷史的回響感受著歲月的沉淀與變遷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古厝文化在新時代下的欣欣向榮。
在梁厝,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永盛梁氏宗祠,它不僅是梁氏家族的精神家園,更是梁厝文化的重要載體。朱熹親筆題寫的“貽燕堂”匾額高懸于門楣之上,莊嚴肅穆,令人肅然起敬。步入宗祠內部,一股歷史的厚重感撲面而來,墻上陶瓷盞拼鑲的白象,是梁氏族人家家家戶戶捐獻而成,站在這里,團隊成員們感受到了梁氏族人的意義深遠,情誼拳拳。團隊成員們也有幸參與了一場關于福州傳統婚俗文化的展示活動。在嘉合喜事館內,一場模擬的傳統婚禮正在進行中。新郎新娘身著華麗的傳統服飾,按照古老的儀式進行各項流程。從迎親、拜堂到入洞房,每一個環節都充滿了儀式感與喜慶氛圍。在這里,文化新觀察小隊的成員們仿佛穿越回了那個繁華的時代,親眼見證了福州婚俗文化的獨特魅力。
此外,團隊成員們還深入了解了福州“休閑三寶”——平話、澡堂和茶攤。福州的平話是“中國曲藝活化石”,是以福州話講述并徒歌體唱調的獨特說書形式。團隊成員們聆聽了老藝人用福州話講述的平話故事,感受了那份質樸與真摯,也感受到老藝人對現在福州方言逐漸失傳的惋惜。團隊成員們在與老人們交流時,不得不福州話和普通話混雜著用,這種場景讓他們感到既尷尬又羞愧。想當年,福州話可是福州人溝通的主要方式,如今卻面臨著失傳的危機。他們不禁要問,如今的年輕人,還有多少人能夠用單純的福州話流暢地聊天呢?再來說說澡堂和茶攤,這兩者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寶地”。在澡堂里,可以忘卻一切煩惱,沉浸在熱氣騰騰的水汽中,讓身心得到徹底的放松。而茶攤,則是人們休閑聊天的絕佳場所。一杯香茗,幾份點心,就可以讓人們聚在一起,談笑風生,享受生活的美好。
團隊成員們坐在茶攤邊,老人們用最質樸的語言講述了梁厝的過去與現在,講到激動之處,淚眼朦朧,團隊成員們也被梁厝的故事和老人們的真誠的話語打動,暖流涌上心尖,也哽咽的提出了幾個問題,在對話中更加深入地了解了自己家鄉這片土地的歷史與文化。在他們的講述中,團隊成員們感受到了黨領導下的中國傳統文化保護工作的偉大成就以及梁厝文化在新時代下的勃勃生機的。老人們還為我們泡制了地道的巖茶。他們手法嫻熟地溫壺、燙杯、投茶、沖茶……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儀式感與生命力。團隊成員們圍坐在他們身邊,品著茶香四溢的巖茶,聆聽著那些關于傳承堅守和創新的故事。在他們的指導下,團隊成員們也親手嘗試泡茶,雖然技藝生疏,但那份對梁厝文化的敬意和對茶文化的熱愛與尊重卻油然而生。

圖為梁厝得輝梁公家廟 蘇凡茜 供圖
在那悠長的午后時光里,陽光透過斑駁的樹葉,灑在茶攤的木桌上,金色的光斑與周圍古樸的景致交相輝映,構成了一幅溫馨而和諧的畫面。團隊成員與老人們分享著彼此的故事,從個人經歷到家族往事,再到對梁厝未來的憧憬,話題不斷延伸,情感逐漸升溫。
老人們提到,近年來,隨著政府對文化遺產保護的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梁厝古街迎來了新的生機。一些原本破敗的老宅得到了修繕,古街的基礎設施也更加完善,吸引了眾多游客和學者前來探訪。這不僅帶動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也讓更多人了解和認識了梁厝的深厚文化底蘊。更令團隊成員們振奮的是,年輕一代也開始積極參與到梁厝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中來。他們利用互網和現代科技手段,將傳統手工藝與時尚元素相結合,打造出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符合現代審美的新產品。這些產品不僅在國內市場受到歡迎,還走出國門,向世界展示了梁厝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