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智慧水利,探索丹江口水庫突發性水污染防治新路徑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丹江碧水保衛實踐隊”成功申報了2024年暑期社會實踐項目,該項目以“智慧水利建設背景下水庫突發性水污染的防治路徑研究——以南水北調中線樞紐淅川境內丹江口水庫為例”為主題,旨在通過實地考察與研究,為水質安全保障與智慧水利建設提供創新性方案。
該項目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刑事司法學院的焦俊峰教授指導,團隊成員包括隊長張誨芝、宣傳員黃高聰、安全員祁姣陽及其他成員張浩陽和任家棟。項目將深入河南省南陽市淅川縣,對國家一級水源保護區——丹江口水庫進行全面調研,探索在智慧水利建設背景下防治突發性水污染的有效路徑。
項目背景與意義
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的深入實施,構建智慧水利體系已成為水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丹江口水庫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重要水源地,其水質安全直接關系到沿線居民的飲用水安全。因此,研究丹江口水庫在智慧水利背景下的突發性水污染防治路徑,對于提升全國水質安全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項目內容與方法
項目將通過實地考察、問卷調查、文獻分析等多種方法,全面梳理丹江口水庫現有的水質監測系統、數據處理和應急響應措施等。團隊成員將深入淅川縣水利局、生態環境局及南水北調中線干線工程建設管理局渠首分局,了解當前應對突發性水污染的具體措施,并總結其在智慧水利建設背景下的創新性多舉措路徑的優點。
在實地調研過程中,團隊成員廣泛開展訪談,收集第一手資料,并借助問卷星等工具進行線上調查,以獲取更多數據和反饋。同時,團隊成員還將充分利用圖書館、互聯網等資源,查閱相關文獻資料,構建完整的理論體系。
項目預期成果
通過本次實踐研究,項目團隊期望能夠總結出丹江口水庫在智慧水利建設背景下防治突發性水污染的創新性經驗,為全國其他地區提供借鑒。同時,團隊還將撰寫詳細的調研報告和學術論文,為智慧水利建設和美麗中國建設提供理論支持和實踐指導。
結語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丹江碧水保衛實踐隊”的此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學術探索之旅,更是一次社會責任的擔當。團隊將以實際行動守護碧水藍天,為美麗中國建設貢獻青年力量。
作者:丹江碧水保衛實踐隊 來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掃一掃 分享悅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