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合肥工業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走‘涇’鄉村,向美而行”暑期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安徽桃花潭鎮探索以鄉村之美為依托的鄉村振興新路徑,通過參觀、采訪,深入了解“美”在涇縣鄉村振興路上的積極作用。
實踐團隊所去往的桃花潭鎮,是一個已有20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鎮,地處涇縣西南,擁有兩個國家4A級景區——桃花潭和查濟古鎮,蘊含著豐富的文旅價值。
疏影映潭,詩畫皖南。在桃花潭景區的實踐過程中,講解員向實踐隊員們介紹道:“桃花潭景區內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既有清新秀麗、蒼巒疊翠的皖南風光,又有保存完整、風格獨特的古代建筑。”在講解員的細致講述下,實踐隊員們認識到了桃花潭的山水風光之美,詩詞歌賦之美是吸引廣大游客的關鍵,更在賦能鄉村振興戰略中起到重要作用。此后,實踐隊員們先后參觀了文昌閣,“中華第一祠”——翟氏宗祠等景點。其中,在 “踏歌岸閣”景點處,實踐隊員們與一位老者進行了交談,老者說道“桃花潭的山水風景、詩歌文化都非常吸引人,很值得大家來旅游參觀”,實踐隊員們對于老者所言,紛紛表示贊同,隨后,便與老者共同吟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之千古絕唱,感受桃花潭之盛景。擁有濃厚詩詞底蘊的山水風光之美,是桃花潭旅游景區能夠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團隊在桃花潭實踐后,對于詩詞之美嵌入山水之美,引領文旅發展,促進鄉村振興這條道路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圖為實踐隊員在文昌閣景點處參觀 團隊成員 張珂瑜 攝
古韻查濟,美漾萬年。午后蟬鳴時,實踐隊員們便參觀了素有“中華寫生第一村”美譽的查濟古村落。實踐隊員們踏尋著青石板上的足跡,走遍古村阡陌,領略這雕粱畫棟,翹角飛檐的建筑之美,艷陽高照,金光灑向這青磚黛瓦的世界,顯得格外壯美,隊員們切實感受到了查濟獨特的建筑之美作為其文旅產業發展的重要標志,為鄉村振興提供穩定支撐。隨后,實踐隊員們尋訪村落里的街坊商鋪,聆聽查濟本地居民的聲音,了解查濟的發展狀況,在采訪當地居民的過程中,一位商鋪老板娘向實踐隊員們說道:“政府對我們的發展提供了很多支持啊,比如街道衛生,還有一些政策扶持。“在持續深入的調查采訪下,實踐隊員們認識到查濟古鎮的發展,不僅僅依靠自身獨特的建筑之美,還需依靠當地政府的支持,才得以在鄉村振興的路上越走越遠,同時,也引發了實踐隊員們對如何拓寬查濟建筑之美促進文旅發展的思考。

圖為實踐隊員與老者在踏歌岸閣景點處交談 團隊成員 梁海峰 攝
層巖衍曲,煙波無際,千尺潭,漣漪擾疊翠;巷陌交通,粉墻黛瓦,查濟村,朔古漾今朝。在此次前往涇縣的社會實踐中,實踐隊員們走“涇”鄉村,向著中華山水之美、詩詞之美、建筑之美、人文之美而行,通過廣泛參觀調研,深入了解鄉村之美在促進文旅發展,賦能鄉村振興道路上的重要意義,同時,也為探索鄉村之美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新路徑、新渠道提供寶貴的經驗與見解。團隊成員們在實踐后也紛紛贊嘆涇縣的鄉村之美,并對其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