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音裊裊,心靈共鳴——西苫山村的文言文教學之旅
在城市的喧囂與繁華之外,有一個寧靜而古樸的地方——聊城市東阿縣劉集鎮西苫山村。這里,青山綠水相依,田園風光旖旎,仿佛是一幅寧靜而優美的水墨畫卷。當我隨著中青校園的實踐隊伍踏入這片土地,我未曾想到,一次與孩子們共同探索文言文《伯牙鼓琴》的經歷,會成為我人生中一段無比珍貴且難忘的記憶。
那是一個陽光溫暖的清晨,我懷著幾分緊張與期待走進了教室。孩子們那一雙雙明亮而充滿好奇的眼睛,宛如夜空中閃爍的繁星,瞬間驅散了我內心的不安。我在黑板上寫下“伯牙鼓琴”四個大字,一場跨越時空的文化之旅就此開啟。
(圖為支教隊成員參觀阿膠城的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夏荷 攝圖)
“伯牙鼓琴,鍾子期聽之。方鼓琴而志在太山,鍾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我用充滿情感的聲音朗讀著這古老的文字,試圖將孩子們帶入那個高山流水遇知音的美妙情境中。他們安靜地傾聽著,眼神中流露出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望。
在講解的過程中,我努力將文言文轉化為生動的故事,讓孩子們更容易理解其中的含義。“同學們,想象一下,伯牙彈奏著琴,心中想著巍峨的高山,而鍾子期一下子就聽懂了他的心意,這是多么神奇的默契啊!”我看到孩子們微微點頭,仿佛在腦海中勾勒出了那幅動人的畫面。
(圖為小朋友上書法課合影。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夏荷 攝圖)
為了讓孩子們更深入地感受文言文的魅力,我們一起分析文中的詞句,探討伯牙與鍾子期之間深厚的情誼。“‘少選之間而志在流水,鍾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湯湯乎若流水。’這里的‘善哉’是什么意思呢?”孩子們紛紛舉手發言,課堂氣氛熱烈而活躍。
然而,教學并非一帆風順。對于初次接觸文言文的孩子們來說,理解其中的一些字詞和語法結構還是存在一定的困難。比如“以為世無足復為鼓琴者”這句話,孩子們對“足”字的理解產生了偏差。但我并沒有急于給出答案,而是引導他們通過上下文的語境去思考、推測。經過一番討論和引導,孩子們終于理解了其正確的含義,臉上露出了恍然大悟的神情。
在這看似平常的教學過程中,我卻收獲了許多深刻的感悟。
首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教育的力量和意義。看著孩子們從最初對文言文的陌生和困惑,到逐漸理解、喜愛,那種成就感是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每一個孩子都是一顆等待被點燃的火種,而教育就是那把點燃他們智慧之光的火炬。通過這次教學,我更加堅信,只要我們用心去引導、去啟發,每一個孩子都能在知識的海洋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寶藏。
其次,這次經歷讓我重新審視了自己的耐心和責任心。在面對孩子們的疑問和困惑時,我需要保持足夠的耐心,不厭其煩地為他們解答。每一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時間和空間,作為教育者,我們不能急于求成,而是要陪伴他們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同時,我也意識到自己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培養孩子們的思維能力和文化素養,讓他們在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能夠自信地面對各種挑戰。
(圖為支教隊成員參觀中國毛驢博物館。中國青年網通訊員 李夏荷 攝圖)
再者,孩子們的純真和熱情給我帶來了極大的觸動。他們對知識的渴望是那樣的純粹和強烈,那種毫不掩飾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我深受鼓舞。在他們身上,我看到了未來的希望和無限的可能。他們的每一次進步、每一個微笑,都成為了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同時,這次教學也讓我對傳統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伯牙鼓琴》這篇文言文雖然簡短,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和人生哲理。在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了傳統文化的價值。而通過與孩子們一起學習、探討,我更加明白了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我們有責任讓這些古老的智慧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和活力,讓下一代在傳統文化的滋養中茁壯成長。
此外,這次實踐活動也讓我學會了如何更好地與他人溝通和合作。在教學過程中,我與其他志愿者老師相互交流、分享經驗,共同探討如何提高教學效果。我們相互支持、鼓勵,形成了一個充滿凝聚力的團隊。這種團隊合作的精神讓我明白,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只要我們團結一心、共同努力,就沒有克服不了的難關。
在未來的日子里,我會將這次寶貴的經歷銘記在心,不斷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能力。我希望能夠繼續為孩子們帶來更多豐富多彩的知識,陪伴他們在成長的道路上不斷前行。我相信,只要我們用心去澆灌每一顆幼苗,用愛去呵護每一個夢想,他們終會在陽光雨露的滋潤下茁壯成長,綻放出絢麗的花朵。
通訊員:李夏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