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歷史古跡,詠傳紅色留跡。2024年7月7日,秦淮分隊成員們再次出發,來到了東水關遺址公園的古九龍橋處,走先輩走過的路、聽戰士做過的事、學英雄不朽的精神。


穿過九龍橋,實踐隊員們來到雕塑與紀念牌前進行默哀,通過與遺址附近居住者的交談,隊員們對四一〇反革命事件的歷史背景與慘痛結果與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1927年,隨著北伐戰爭的勝利,國民革命軍占領南京,革命形勢看似一片大好。然而,此時北伐軍總司令蔣介石卻露出了其反革命的真面目,開始策劃并實施清黨反共行動。他任命親信擔任要職,網羅青紅幫流氓,搜集革命隊伍內的情報,為鎮壓革命群眾做準備。
1927年4月10日晚11時,中共南京地委在大紗帽巷10號召開緊急擴大會議,參會人員包括侯紹裘、謝文錦、劉重民、張應春、許金元、文化震、陳君起、鐘天樾、梁永、謝曦等十位中共黨員。會議著重研究應變措施和反蔣宣傳等問題。然而,由于不慎泄密,會場被國民黨反動派的偵緝隊包圍,十名中共黨員全部被捕。
被捕后,這十位革命者在獄中遭受了極其殘酷的刑罰,但他們英勇不屈,頑強斗爭,表現出了共產黨員的高貴品質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然而,三天后,蔣介石密令將他們全部處死。劊子手將他們殘酷殺害后,為了毀尸滅跡,將烈士的遺體裝入麻袋,用汽車運至通濟門外,投入九龍橋下的秦淮河之中。
在這場事件中,中共南京地委的多為領導人和革命者被捕,并在九龍橋下永眠,他們的鮮血染紅了秦淮河水,也激勵著隊員們為理想事業、國家富強而奮斗。


實踐小隊用實際行動去尋找著紅色文化,走在橋上,仿佛回到了那個戰火紛飛的時代,感受到了革命先烈們拋頭顱、灑熱血的一腔熱情和他們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安康所付出的巨大犧牲,應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將崇高的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成為有理想、有擔當、有責任的時代青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