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必先強農,農強方能國強。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對此,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快農業強國建設必須與實現鄉村振興緊密聯系起來,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學習基層干部方法經驗,“青言振興”實踐團隊員前往曲阜市書院街道東瓦窯頭村、方家村,進行尋訪調查,了解具體情況,探尋經驗方法,擘畫使命藍圖。
實踐開始前,為使后續實踐工作開展更加順利高效,避免不必要問題發生,實踐隊員針對實踐主題展開線上討論,進行相關工作的細則分工,如:記錄、攝像等。實踐隊員通過整理搜集資料,不斷完善實踐過程,為實踐開展做足充分準備。準備工作結束后,實踐隊員們集思廣益,根據所學理論經驗并結合當下具體實際,充分考慮文化程度、信息差、社會條件等因素,通過“紙質+網絡”兩種形式,制作了符合大眾需求的調查問卷,方便后續數據收集。

隨后,實踐隊員在一位青年前輩的帶領下,來到曲阜市書院街道東瓦窯頭村,走訪村莊內村民,了解其生活條件、經濟狀況,實踐隊員在溝通交流時,知曉了當地村莊發展的具體情況,得知當地以農業種植及畜牧業養殖為主,但村民的收入并不樂觀。對此,為助力鄉村振興,實現村民生活水平提高,前輩向實踐隊員提出自身策略規劃,希望相關技術人員提供理論支持,與當地土地資源相結合,通過動物蓄養,農產品種植,寵物托管,提供狗舍貓舍等方式,實現雙向的合作共贏,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助農、扶農、富農。

了解過東瓦窯頭村的實地情況后,下午,實踐隊員根據原定計劃來到曲阜市書院街道方家村,拜訪了方家村支部書記——毛寧。通過與毛寧書記交談,實踐隊員發現毛寧書記對于實現鄉村振興有自己獨特的見解。實踐隊員意識到,發展農業不只有改變環境因素這一種措施,還可以通過擴大其影響力帶動鄉村經濟發展。毛寧書記采用直播帶貨等新型經營模式,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幫助村民售賣農產品,成功打開方家村的市場銷路。毛寧書記說:“生產都能生產,關鍵在于找到銷路,把產品賣出去”。在毛書記以及方家村民的不懈努力下,方家村成為曲阜市第一個引進大蒜種植技術的村莊,大蒜、蒜薹等產品被國家農業部食品安全中心命名為無公害蔬菜,大蒜、蒜薹獲得綠色蔬菜證書,自1983年以來先后被曲阜市科學技術局、曲阜市書院街道辦事處命名為科技示范村。

實踐隊員在走訪結束后,結合兩村莊具體情況,對沿途收集到的問卷進行了數據整理、分析,發現:基層干部希望服務鄉村振興建設意愿較高,并且已有相對成熟且可行性較高的計劃方案,村民對于該方案認可度也較高,基本能做到積極配合,徹底貫徹實施。實踐隊員將會為兩村莊的鄉村振興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在未來實踐隊員會配合鄉村基層群眾干部展開宣傳,進一步擴大鄉村影響力,打開市場銷路,提高市場占有率,并利用知識所學,竭盡所能提供技術支持,實現生態農業,不斷提升村民宜居水平。
“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青年干部,四字堅定而有力,實踐隊員在本次實踐中體會到青年基層干部最樸實的模樣,青春之路,始于足下。真心為民,報的是一腔熱血,每一個成功案例的背后,都有數名基層鄉村干部的砥礪奮發奮斗。原是如此,既知,便當聽真言、學真知、悟真諦,在實踐磨礪中守初心、擔使命,不負韶華更不負自我,寫好青春的問卷,用腳步去丈量大地,用奮斗去詮釋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