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7月3日,安徽師范大學“行走的思政課堂“歷史學院”情系桑梓,筑夢振興“赴太湖田野文化調研團隊再次來到安慶市太湖縣蔡畈村拜訪殷詩東老人,殷老德高望重,在殷家家族譜上是高輩分,對殷氏宗族故事了解甚多,因此成員們今年選擇帶著新的問題再次拜訪他,殷老也十分熱情地拿出他珍藏多年的老宗譜。紅底黑字,扉頁泛黃,殷氏宗譜的每一冊都被老人家悉心保護,幾乎沒有破損。一開始,他說著一口地道純正的太湖方言,和成員們重述殷氏家族變遷史,講述過程中他注意到團隊其中一名來訪學生很眼熟,激動地對這位成員說:“我記得你,你去年來過!”,這時訪談的氛圍更加輕松,成員也告訴老人家今年再訪的目的是基于去年了解殷氏歷史的基礎上,更多關注于殷氏親族“三堂四股”的關系以及同其他宗族的往來故事。殷老在了解情況后,敞開心扉與同學們解述“三堂四股”,即殷家分敬愛堂、篤親堂、敦睦堂三個堂,堂下細分蔡畈股、殷嶺股、小河股、彌陀股,堂和股的關系與劃分則要追溯到祖先的兒子們各自分家,數代綿延至今。如今,各堂、股間往來密切、血脈相親,逢年過節都要各自走訪增進感情,編修宗譜和祭祖禮儀時,各堂、股親族都要派代表到場參與,共赴聚會。此外,殷老也向大家提及有關殷族與鄰村李氏、吳氏的往來故事,為成員們訪談李氏、吳氏的宗族文化提供新的線索和思路。
同學嘗試手繪殷氏“三堂四股“分布圖(安徽師范大學 余文藝 提供)
訪談過程輕松愉快,中途聊到殷族先賢時,殷老著重向成員們介紹了近代殷家的杰出認識殷賚臣和殷粹和,兩人分別在政治和醫學上對國家或社會都做出了重大貢獻,在殷氏宗譜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頁,他們的故事也為后輩所傳頌,宗譜里寫下的家風家訓有了形象的傳承之例,爺爺也真心祝愿親族后輩能夠學習先祖優秀精神,積極傳揚好殷氏優秀家風,未來涌現更多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殷氏人才。
殷詩東爺爺在為成員整理宗譜(安徽師范大學 余文藝 提供)
在提到祭祖慣例時,爺爺說殷家祭祖常常五年、十年一祭,五年一小祭,十年一大祭,小祭則近親近鄰共赴村里的那座老祠堂,大祭則外地殷親遠赴而來:放鞭炮、敲鑼鼓、殺豬羊、扛大旗、寫祭文、修宗譜……幾百口人齊聚一堂,共同祭拜他們的祖先,一為感念先祖傳教恩,二為傳承優良家風,繼往開來,祈愿殷家子孫興旺,后生可畏。
關于殷家文化的延續與傳揚,老人家提到除政府幫忙作保護工作外,殷氏親族也十分重視,族人共集眾籌對宗祠進行修繕保護,過年或者清明時節都有大大小小的祭祖活動,人不能忘本,后輩不能忘記祖宗,他也希望更多的年輕后輩能夠關注并重視家族文化,殷族的優秀家風祖訓,是先祖歷代經驗留下來的智慧結晶,值得后人傳承并發揚。
成員們踏入殷氏“敬愛堂”宗祠正門(安徽師范大學 王瑾 提供)
采訪結束后,成員們跟隨殷老的腳步參觀了近代蔡畈鄉賢殷粹和故居,成員們稍作休整后尋找到殷氏宗祠,本在宗譜里只是圖畫像的建筑呈現在成員們的眼前不禁讓成員們感到驚嘆,灰磚青瓦、內部天井清明,木質結構古色古香,四處安放端正的題名碑刻……這里承載一代又一代殷氏的祝福與夙愿,為同學們深入探索殷氏宗族歷史激發了更多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