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有關論述,結合我省“三高地兩基地”建設整體要求,鼓勵青年師生深入科技部門、科研機構、高新企業開展調研、訪談實踐等,在實踐中堅定科技強國、科技報國的理想信念。為實施《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規劃綱要( 2021-2023)》精神和助力十堰市“全國文明城,綠色生態市”發展,我們學校(漢江師范學院)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結合科學教育、物理學等專業特色,挖掘優質科普資源、充分發揮學院師生科普優勢,制定了《物理與電子工程學院科普志愿服務工程計劃》,成立了“e點光”科普志愿服務隊,以提升青少年科學文化素質的重要抓手,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大力開展科普志愿服務主題系列活動,用實際行動引領科技志愿服務新風尚。
我們于7月1號上午在湖北省十堰市科技館開始了科普志愿服務活動,在科技館,我們了解了一系列實驗展品,并且親自動手根據實驗原理做了實驗,在做實驗的過程中讓我更加理解了書本上晦澀難懂的實驗道理,而不是之前僅僅記住它,在自己動手完成實驗的過程中不僅激發了自己的興趣,而且在實驗成功后獲得的成就感讓人很開心,科技館館長還讓我們幫忙寫解說詞,讓小朋友們能夠更好的了解科技展品,在給小朋友介紹科技展品使她們了解科技原理后,她們的豁然開朗的表情真的讓人很受鼓舞。
“在網絡時代,知識的獲取已經非常容易,新時代科普的內涵和外延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簡單的知識普及,科學精神的弘揚才是我們非常需要補足的短板。”中國科普研究所所長王挺表示,要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還要提高人們應用科學去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科學應該成為人的一種內在素質,這需要我們構建一個終身學習型社會。科普要從娃娃抓起,家庭是第一課堂。”王挺倡導,每一位父母都需要有科學教育的意識,讓孩子從小接觸科學。構建大科普生態 為青少年插上科學翅膀。因此,進行科普宣講是很有必要的,能夠盡早地培養小朋友對科學的探索和興趣。
而科技館就是對此的完美詮釋,科技館不僅能夠培養觀眾的科學興趣、激發觀眾對科學的好奇心,而且還能通過親身實踐的形式讓觀眾感受到科學的魅力,從而引發觀眾對科學領域的一系列思考。通過這些宣講活動不僅向民眾傳遞了科學知識和科學精神,開拓了受眾的科學視野,同時也讓受眾體會到了科學家們投身科研事業的使命感和科學家的愛國情懷;同時培養我們學生提升專業素養,使得學生在科普宣講中自我提升,將所學知識、科學教育研究方法運用到現實生活中,領悟知識轉化為技能的過程。

隨著現在科技的進步,社會也發生著日新月異的變化,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比如:5G技術、太空空間站的建立、VR技術、潛水艇、高鐵等,只要我們擁有了自己的技術,我們的國家才能更加強大,所以我們要進行科普,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們國家政策、理解我們社會的形勢,以前人們了解國家形勢政策大多數都是從電視、報紙等了解到,現在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接收信息的方式更加廣泛,如:手機、快手、抖音、嗶哩嗶哩等,但是由于社會的快速發展,每個行業都存在卷的現象,所以我們有必要進行線下科普,讓科普進入到我們的生活中。
科學的力量不僅托起我們探究未知的夢想,也悄然改變著我們的衣食住行。追逐宇宙之夢,探索星辰大海,讓人們近距離感受科技創新的澎湃力量,給孩子心中種下科學的種子,正成為越來越多科普活動的目標,因為現在的孩子是我們社會未來的領跑人,所以我們要進行科普宣講,讓更多的人了解科普,進入科普,讓科普走進生活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