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9日,實踐團驅車趕往龍安橋鎮政府,并同龍安橋鎮黨委委員宣傳委員潘亮委員一齊就龍安橋鎮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展開訪談。感受政府對地方的生態扶持以及對人才振興的看法。
首先潘亮委員就實踐團了解到的對龍安橋國家濕地公園的政府幫扶工作的具體措施疑問進行解答:基于全國鄉村振興工作的進行,產業振興是重中之重,又由于龍安橋地理位置優越,靠近烏裕爾河,擁有自然景觀條件。同時在政府層面,也希望有龍頭企業帶動地方經濟,因此政府在產業振興方面起到傳針引線作用,具體做法表現為:第一點,在當地最大程度宣傳。第二點,積極向上推進官媒宣傳,政府進行總體布局,同時號召官方扶持。第三點,通過村政牽頭,為地方產業提供最大便捷,同時號召民眾保護環境,愛護設施。也進行組織進行志愿活動,以及多平臺產業規劃如電商平臺等,總體是盡最大程度為龍騰溫泉度假村莊和國家濕地公園提供便捷。

然后實踐團提出關于生態振興與生態保護的問題,潘亮委員進行解答:龍騰企業完全因濕地而起,濕地對生態的嚴格要求。而龍騰作為系統化的大企業有著非常多的優點:第一,有規劃系統。第二,它的人員到位。對生態有很大保護。例如同時集中化的禽類飼養,對臟物雜物的系統化處理,減少污染。第三,經濟資源充足。緩解政府治理難題。政府也希望以后能多引進這樣的企業。
同時潘亮委員對于人才流失問題也給予解答:整個東北都面臨人才流失問題,第一個方面, 鄉鎮方面薪資待遇低,第二個方面,鄉鎮方面,工作崗位少,難有用武之地,第三個方面,社會輿論原因。社會評價與社會輿論偏向于大都市,所以人才流失成為了普遍社會問題,而當地缺少人才,發展減緩,物質條件不好,又再次導致人才流失,由此形成惡性循環,由此引出第二個問題,鄉鎮如何保留人才,引入專業對口能力匹配的實用性人才,發揮其獨特優勢,偏重技術型人才,去學校進行專業對口招生,以起到以點帶面作用,同時宣傳型人才也不可或缺。
最后潘亮委員也對人才振興問題進行了解答:政府在青年干部身上傾斜資源,提供鍛煉機會,提供晉升空間,讓青年干部感覺到付出與得到成正比,以此調動積極性,同時在精神方面,組織青年干部培訓,鼓勵他們參與各種活動,促使青年干部愿意扎根富裕,扎根龍安橋。
通過與潘亮委員的訪談,實踐團解決了地方生態,產業和人才方面的問題,充分了解了地方對產業的幫扶作用,對生態的重視,以及對人才的需求。

(與潘亮委員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