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傳承非遺文化,助力鄉村振興,8月7日,山東中醫藥大學“鑄魂非遺,振興鄉村”社會實踐服務隊前往章丘三德范村展開調研,深入了解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芯子”。
“村里男女老少都會這個芯子,到了元宵節前后,每個胡同都出一個芯子,就在這個村里巡演。”提到芯子,三德范村村民熱情澎湃地介紹著,驕傲的神氣溢于言表。所謂“芯子”,是指演員用特制的架子抬著由小演員扮演的古代戲曲和民間故事人物在村里巡演,小演員隨著鑼鼓的鏗鏘節奏在架子上甩動水袖,翩翩舞動。因酷似蠟燭臺上的燈芯而得名。當談起芯子時,村民可謂頭頭是道,滔滔不絕。“從小孩到老人,從老人到小孩,都會芯子。大家都喜歡這個,正月十四、十五就自愿的,上街去表演。”從中,隊員們能體會到村民對于芯子的熱愛,芯子這項傳統技藝在三德范村村民的代代傳承中得以生生不息,在新時代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與村民交流后,團隊成員前往拜訪三德范村村委會,深入了解“芯子”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否帶動了三德范村經濟的發展。村委會代表表示肯定。“芯子多多少少帶動了我們村經濟發展,過年時候來旅游的人比較多,尤其是十四、十五這兩天,每天能達到十萬人!”
通過與村民以及村委會代表談話,隊員們意識到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芯子的文化宣傳度還不夠,雖說會有山東電視臺等媒體現場直播,但表演時間僅僅是固定的幾天,大眾認知度尚低,無法有效地振興鄉村,帶動村民致富。基于這種情況,團隊成員向村委會代表建議創建鄉村振興新模式,開拓“非遺+產業”新路徑,形成鄉村產業發展新形態,通過“非遺+線上直播”“非遺+旅游”等多種方式帶動村民就業,例如開通公眾號,宣傳非遺文化,吸引游客前來學習,并利用網絡進行芯子表演直播等,形成非遺產業鏈,從而帶動三德范村經濟發展,實現振興鄉村新目標。
據悉,三德范村正在建造非遺文化展館。展館建成之后,將幫助非遺的傳承更加規范化,系統化,同時也有助于游客更好地了解和欣賞非遺文化,進一步開發非遺與旅游業結合的新模式。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三德范村會帶著他獨有的非遺文化和歷史底蘊,走出鄉村,走進千千萬萬熱愛非遺的人民心中。


圖為實踐隊員與村負責人合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