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歷史學院8月12日訊】(通訊員 蔡子拙)安徽省紅色文化資源豐富,在黨領導江淮兒女進行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光輝歷程中,江淮大地在不同歷史時期,孕育形成了大別山精神、淮海戰役精神、渡江精神、王家壩精神、小崗精神等一系列偉大精神。為進一步貫徹國家以德育人的策略,豐富社區德育工作形式,培養擔當歷史使命的接班人,8月12日,我院尋紅育德實踐團隊來到了合肥濱湖振杰苑社區開展安徽紅色故事宣講活動。
上午九時,隊員們來到了振杰苑社區活動中心,在進行了簡單的設備調試后隨即開始宣講。
團隊成員蔡子拙首先和孩子們進行了簡單的交流,了解了紅色文化、紅色書籍、紅色遺跡等相關內容在小學生當中的普及程度,孩子們踴躍舉手,暢所欲言,現場氛圍熱烈。隨后,宣講人以一個介紹安徽紅色遺跡的短視頻帶領來參加宣講活動的孩子們進入主題,向孩子們介紹了在安徽宿州進行抗戰的宿南六支隊及其領導人王峙宇的故事,“王峙宇年輕時就堅持真理,仗義執言,抗戰槍響后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帶領宿南六支隊英勇抗戰,打擊了日偽的囂張氣焰,穩定了宿南的形式。在掩護四師轉移時做了大量工作,得到了張震參謀長的認可和宿南群眾的擁護。后被國民黨軍官扣押,因拒絕投蔣反共而被殺害,犧牲時年僅二十九歲”。宣講人以自己家鄉的紅色故事為切入點,引導孩子們從“愛家鄉”開始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學習革命先輩身上閃光動人的精神品質,為日后投身建設家鄉、振興中華的大潮打下良好基礎。在聽完故事講述后,孩子們也即時分享了聽講感受和自己所了解的紅色遺跡和紅色故事。
緊接著,隨隊成員張瀾以“渡江戰役”為主題向孩子們介紹安徽的另一經典紅色故事。渡江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的重大戰役之一,渡江戰役的勝利,為人民解放軍繼續前進南進,解放南方各省創造了有利條件。宣講人在簡要介紹了渡江戰役的歷史由來、經過、戰果后,著重向大家介紹了渡江戰役中的少年英雄——馬毛姐的故事。“1949年渡江戰役中,年僅14歲的馬毛姐參加“渡江突擊隊”,在手臂中彈的情況下依然咬牙堅持,不畏槍林彈雨6次橫渡長江,運送3批解放軍成功登岸。毛澤東親切接見她,并題詞‘毛姐:好好學習,天天向上’。2021年,馬毛姐獲頒‘七一勛章’。”對于年代較晚,較為知名的歷史故事,同學們反映熱烈,并向宣講人積極提問,張瀾同學耐心地回答了同學們的問題,幫助同學們更加細致地了解了馬毛姐的名字由來和人生經歷。
最后,振杰苑社區負責人對于本次活動進行了簡單的總結,并號召孩子們不僅要“成大德”,更要“做小事”,從身邊的點滴小事做起,比如按規定投放垃圾、勸阻飛線充電的家長,共同維護小區的公共環境。
本次宣講結束,隊員們收獲滿滿。通過本次活動,隊員們和小學生親切互動,了解了紅色文化在青少年群體中的傳播狀況,還通過宣講進一步加深了對安徽紅色故事的了解,厚植了家國情懷。
安徽大學歷史學院尋紅育德實踐團隊 責任編輯:蔡子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