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探索鄉村地區共享經濟產業模式,助力鄉村振興發展,蘇州大學政治與公共管理學院“休憩與共”實踐團將課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于7月1日至7月13日前往江蘇省各地村落進行調查研究。在了解當地產業生態與文化環境的過程中,實踐團與當地村民和黨員干部進行了深入的交流,從“團結、綠色、奮斗、科學”四個角度出發,對于“共享農莊” 在經濟發展中所起到的“促進農村環境改善、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等作用形成了更加全面的認知。

(圖為團隊成員合照 攝/楊庭輝)
百煉成鋼,共享永聯 在張家港南豐鎮永聯村進行訪談時,實踐團成員在與村民交流中了解到一位村委書記帶領村民創新求變,走上致富之路的歷史往事。通過參觀當地的村莊記憶,對于留下的文字資料運用社會研究方法進行剖析,同學們對于當地由內向外的致富發展歷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強大的管理隊伍、團結包容的理念”這是吳書記帶領永聯致富的法寶,也是他將永聯這塊礦石鍛造成鋼鐵的訣竅。“建設一個好班子”的團結精神不僅僅出現在永聯村,實踐團也在例如西山涵村等其他共同體村落中發現了類似的特質,這正是真正“共享”思想影響下的結果。
巷深酒香,悠然柳舍 在蘇州市臨湖鎮柳舍村,實踐團對于當地共享民宿的農旅發展進行了調查。在游覽了當地特色,親身感受當地民俗文化的魅力后,同學們在沉浸于美好鄉村生活的同時,也理解了柳舍即使處在偏僻之地,卻仍能吸引游客流連忘返的原因。處理荒廢土地,征求村情民意,健全管理機制,堅持生態治理。在村民與村委合力下,在建設好基礎設施的基礎上抓住發展機遇,令游客悠然的柳舍就此誕生。這種“農文旅”產業融合也正是共享村落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實踐團發現,與柳舍村一同打造“青山綠水金字招牌”的靈湖村也有著相似的發展。
圍灘造夢,奮斗致富 在江陰市夏港鎮長江村,同學們跟隨講解員參觀了在當地享有盛譽的“李良寶事跡展覽館”。無論是高聳入云的大樓,亦或者是隨處可見的充滿著現代化氣息的設施,都與展覽館中舊照片上的破舊村落有著天壤之別。隨著事件信息的不斷記錄,共同體的全貌向著實踐團成員揭開。面對著艱苦的自然環境,當地村民在李良寶書記的帶領下圍灘造夢,一位位“愚公”與“精衛”前赴后繼,終于變廢為寶,江水不再滔滔,取而代之的是長江村的經濟發展一路向前。震驚于村民們“奮斗致富”的事跡,同學們在交流中各抒己見,在“不一般”的鄉土人情中思考共享經濟的發展。
科教興業,入世桃源 在無錫市陽山鎮桃源村,同學們伴隨著果香步入東方田園共同體。在工作人員的講解聲中,成員們一邊記錄重要信息,一邊觀察著這現代化果園內的產業運營。科學規劃與技術發展,這是當地村民向同學們講述的果園壯大的訣竅。生于桃林的村落并不知曉如何養于桃林,這是曾經困擾村民的難題。在田園東方共同體建立后,結合地方特色,科學種植與綜合性發展的知識在技術人員幫助下逐漸傳播在村民中。科學創新才是農業發展的未來,這是當地村民與同學們交流過程中感觸最大的話語。

(圖為團隊成員在進行訪談 攝/李漠)
結語 同心協力,休“憩“與“共” 在不同共同體村落的調查研究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和當地村民與黨組織干部進行深度訪談,取得了豐富的研究資料,從“團結、綠色、奮斗、科學”等不同角度看到了共享經濟在鄉村生活中帶來的改變與發展,對于鄉村振興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也增強了理論與具體實際相結合的能力,更加熟練地掌握了社會研究方法。“休憩與共”實踐團與鄉村一同行走在發展的道路上,共克時局之艱,共享發展之樂。
通訊員:倪明軒、寧洵、曹之涵、羅文辛、李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