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行動書寫傳統的華章,用愛點亮留守兒童未來
文運同國運相牽,文脈同國脈相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加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是推動文化傳承創新的重要途徑。2023年7月,青島農業大學“春蕾之翼”調研團在濟寧市梁山縣黃河新苑社區開展為期十二天的支教活動。團隊成員依托自身所學專業,學以致用,用傳統文化賦能鄉村美育,在實踐中堅定文化自信。
一·巧手剪出快樂,筆尖傳承藝術
筆墨紙硯傳國粹,橫豎撇捺喻真知。來自藝術學院中國畫專業的志愿者丁夢和王晨蕊,讓孩子們領略金石文字圓渾流麗之美,志愿者老師帶領同學們從認字、握筆到仿寫、習字,到每位同學都能呈現出一副完美書法作品,學生通過書寫篆書,感受中國漢字之美。
小手巧剪紙,傳承大文化。剪紙是中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志愿者老師王晨蕊為學生耐心講解剪紙發展歷史,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學生逐漸掌握剪紙基本技巧,一剪一裁,耐心細致,推動非物質文化走進校園、發揚光大。
二·推廣普通話,助力鄉村行
說好普通話,知音遍華夏。為了培養孩子們說普通話的興趣,認識普通話的重要性,來自人文社會科學學院中文專業的孫嘉懿老師和孔柯欣老師為小朋友們準備了普通話課和小小主持人課程。在朗朗上口的聲韻歌,有趣的繞口令游戲中小朋友們逐漸克服靦腆、打開心扉,提高了小朋友的表達能力,讓孩子們勇敢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
三·拓出初夏之美,傳承古老非遺
“敲”出童年,“染”出童趣。植物拓印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也是一種藝術。這項活動由化工藝專業志愿者徐佳奕老師帶領著學生們前往社區周邊采摘樹葉,在尼龍布上進行制作。植物拓印活動旨在通過動手實踐,讓學生們更深入地了解和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與無限可能。
四.支教傳薪火,禮儀永傳承
興禮儀之邦,做文明之人。禮儀反映了一個人的修養和素質,是孩子們成長過程中的必修課。來自校大學生禮儀宣講團的志愿者老師劉潤青所教授的禮儀課,包括社交禮儀、餐桌禮儀、儀態禮儀等。學生可以通過禮儀學習文明、友善、寬容等美德,培養出優雅的舉止和高尚的品格。
通過優秀傳統文化課堂,有效引導孩子們提高對傳統文化的重視程度,從而樹立起對傳統文化的保護意識,推進非遺和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豐富了時代青年的歷史文化滋養,期間共青團梁山縣委、梁山縣大義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河新苑社區黨委發來感謝信,在信中對春蕾之翼調研團開展各項志愿活動表示贊揚,也贏得了當學生家長的一致好評。
作者:王晨蕊 來源:青島農業大學春蕾之翼調研團
- 支教傳播關愛,歌聲蕩滌心靈
- 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扎根稻田旅,尋覓非遺行”鄉村振興推進團走進重慶市酉陽縣花田鄉何家巖村明德書屋為當地留守兒童提供支教服務活動。
- 08-04
- 星光散落的天臺,踏月隊的夏令營之旅
-   2023年7月7日,來自中國海洋大學的海大學子赴浙江天臺“行遠路漫漫,曉深山青青”鄉村振興促進團為播散對鄉村孩子的愛心和為鄉
- 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