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理工大學學子三下鄉實踐紀實:走進東鄉貢羊、馬鈴薯產業基地
為了解近幾年甘肅省東鄉縣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情況,2023年7月15日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點亮星光路”暑期社會實踐隊來到了東鄉縣坪莊鄉最大的東鄉貢羊養殖基地合興源養殖專業合作社和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對貢羊和馬鈴薯進行深入調研。
上午,在合興源養殖專業合作社馬廠長帶領下,實踐隊員首先參觀了合興源養殖社內的東鄉貢羊養殖基地,并在參觀過程中與馬廠長進行深入的交流。實踐團隊了解到該養殖基地共占地14畝,存欄1500余頭,養殖分區規劃合理,將公羊、母羊分區劃分,同時在母羊區內進一步細化待產區、孕羔區以及哺乳區并進行分批次管理。目前,基地主要養殖一種名為湖羊的品種,該品種羊無角,肉質鮮嫩,富含較高的蛋白質,同時羔羊皮輕薄柔軟、毛色潔白、富有光澤和天然波浪花紋,經加工后,縫制成上等裘皮服裝,深受人們歡迎,具有非常高的經濟價值,養殖基地一年大概可出售羊毛1-2噸,收入頗豐。自合作社2016年成立以來,每年年底都會進行分紅,使當地村民的收入不斷提高。
在貢羊養殖基地四周,實踐隊員還看到了大片的玉米種植,經基地工作人員介紹得知,該種模式為當前國家大力倡導的種養一體化結合模式,養殖場羊糞可以為玉米和馬鈴薯提供生物有機肥料,玉米秸稈被機器打碎之后加豆粕、玉米、麻渣、麩子等作為羊的飼料,真正形成綠色、優質、環保、可持續的現代化農業生態發展。
在結束對合興源養殖專業合作社調研后,實踐隊在坪莊村村支書馬良書記帶領下,又前往當地的馬鈴薯種植示范基地,對馬鈴薯種植情況開展調研。在進入培育基地時,恰逢省特色農產品推廣中心領導及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深入田間地頭了解當地馬鈴薯種植和銷售情況。馬書記詳細為在場人員介紹了關于馬鈴薯種植基地的高標準農田建設歷程和馬鈴薯栽培細節以及對應的扶貧助農政策。經了解,3月中上旬土壤晝夜消凍時,早春頂凌覆膜,當地農戶更喜選用隴薯6號、隴薯7號等高產優質品種,于四月中旬實施播種。這些馬鈴薯品種在該示范基地53種馬鈴薯品種中含鋅量高,對于像甘肅東鄉縣這樣較偏僻的地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藥品和保健品來維持人體內的含鋅標準。待富鋅馬鈴薯成熟時,通過WFP甘肅學齡前兒童營養改善試點項目,由農業農村局主導收購基地的富鋅馬鈴薯供往臨夏縣及周邊地區幼兒園食堂。
在聊到關于馬鈴薯的資產收入情況時,馬書記還提到了關于坪莊鄉當地農民收入情況。據了解,當地農民收入情況主要來源于種植、養殖、外出務工以及政府補貼等方面,其中外出務工收入來源占比最大。關于外出務工情況,馬書記對實踐隊員做出了詳細的解釋,當地外出務工情況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父親外出,母親在家進行養殖種植;還有一種就是父母都外出務工,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看。政府針對這種情況對當地外出務工人員進行經濟補貼。
此次實地調研活動,讓實踐隊員親身接觸農村社區,了解當地農業發展現狀,提升了求真務實的意識和調查研究的能力。同時,相信東鄉縣特色產業在黨和國家的政策引導下不斷煥發新的活力。
作者:劉洋 來源:蘭州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