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助力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將小我融入大我,以青春奉獻家鄉,8月3日至8月6日,我作為山東科技大學能源與礦業工程學院“三下鄉”的團隊成員,攜隊員去往我的家鄉德州市齊河縣祝阿鎮,開展了以“秉初心務實事,改鄉村促振興”為主題的社會實踐活動。
愿執青春之筆,繪就家鄉壯美山河。我和其他隊員共赴祝阿鎮,圍繞新農村的庭院建設、村級經濟、綠色理念等方面,對居民進行宣傳普及并提供改造包裝等服務。同時在對村書記的采訪過程中,我們了解到舊時“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的祝阿鎮早已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燃燒青春,約“繪”鄉村
落墨“綠水青山”,希望能在村里營造出“經濟與生態齊飛”的文化氛圍。我們還邀請了當地的小朋友與我們一同繪畫,希望他們能通過這個活動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記在心里。
大家手拿繪畫工具、顏料桶,耐心定位、勾線、調色、上色,在繁忙而有序的勾勒下,一幅精致的繪畫與墻體巧妙融合,讓原本冰冷單調的墻面變成了鄉村中美麗的畫卷。我們的臉上是火辣辣的陽光,調色盤里是汗水與顏料的混合體,我們的手中是靈活的筆刷,一筆劃過黃冒,劃過烈日,劃過我們的青春。
我們這次的墻繪之旅,雖不輕松,但村民的贊嘆與肯定給了我們堅持繪畫的動力,我們把所了解的、所看到的、所希望的新農村建設繪在墻上,雖不起眼但足夠真誠。”鄭孜姝說。
付莊村書記對大學生的辛勤付出表示了肯定,他說:“繪畫墻不僅美化了鄉村環境,也讓村民在潛移默化中學習了鄉村振興的精神,促使大家自覺樹立文明鄉風,助力鄉村振興工作開好局。”
聚能青春,進村“造”院
生活不止詩和遠方,還有一方美麗庭院。經過前期對鄉村振興戰略詳細的了解與調研,我們了解村民對美麗鄉村的美好愿景,決定對祝阿鎮付莊村進行庭院改造。這是關乎百姓幸福感的“關鍵小事”,是由“美在環境”向“美在精神”的不斷延伸。我們希望通過美麗庭院的打造,引領村民展現向上、向善、向好的精神風貌和美好生活的愿景。
團隊結合環境整治,扮靚農村面貌。大家清理房前屋后,清運廢棄物,打掃干凈庭院,在此基礎上,裝扮院子,讓“小家”更溫馨,讓“大家”更和諧。
筑夢青春,“藝”起宣傳
四方食事,不過一塊“小周月餅”。如今的月餅品種可謂越來越多,包
裝也越來越精美,作為齊河人,面對如此眼花繚亂的月餅,我更加惦記齊河名小吃小周月餅。現如今,小周月餅在經過了200多年的摸索和發展后,已經由曾經家庭式的作坊變成了一個現代化食品加工企業,實現了月餅生產的規模化、標準化和自動化生產,產品逐漸形成自己的特色,銷量越來越大,市場也越來越廣。我們實地參觀齊河縣小周永平食品廠并與小周月餅繼承人徐勇交流,為了做出優質月餅,他遍尋全國各地的精品食材,夏津的花生油,河北滄州的金絲小棗,四川的青紅絲·····各種食材在應時之際的融合,使之成為小周月餅好吃的餡料。月餅每一個材料都精心挑選,每一個工藝都精心雕琢。然而,我們也了解到,月餅廠在此前并不注重月餅包裝、宣傳。所以我們此次實踐活動的定位在于幫助這個食品廠進行形象的整合升級。
我們設計以小周月餅的發展歷史、獲得的榮譽、獲得的社會效益、月餅的種類為主題的展板與海報,“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可以讓小周月餅在制作工藝與宣傳上更上一層樓!
閉上眼睛,小周月餅的香味撲鼻而來,睜開眼睛,溫馨的庭院引入眼簾,而在這一刻,刺激到我味蕾的卻是勞動人民勤勞奮斗的淳樸氣息。此刻,我也真正地意識到了這次社會實踐的意義,我永遠為這些美好的溫良品質
而感動,也為自己有幸能夠感受和觸摸到這些成果背后的方針政策而動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