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進一步總結龍山村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建構的成敗得失,為帶有特色文化的鄉村實現產業轉型和可持續性發展提供可資借鑒的歷史經驗與理論范型,南京曉莊學院“拾憶文化,鄉約龍山”實踐團走進宜興市湖㳇鎮龍山村,深入基層走訪調研,于2023年7月1日-3日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為鄉村振興與文化傳承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撐的可行方案。

(圖為實踐團成員合影)
實踐團成員事先搜集、整理了與鄉村文化有關的文獻資料,設計調查問卷,初步了解龍山村的背景與發展現狀。在此基礎上,實踐團成員親赴龍山村,在相關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了位于村口的誠敬舍實踐驛站,在村內向村民與旅客們分發調查問卷,了解村莊歷史及發展現狀,找尋其從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逐漸演變為江蘇省最具魅力休閑鄉村、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的歷史性蛻變經驗。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誠敬舍實踐站)
通過走進籬笆園深氧墅酒店、村上民宿,深刻感受龍山村特色茶陶文化與酒店、民宿的結合成果,實踐團成員們領悟到基于鄉村特色文化的鄉村產業體系建構,是引導特色田園鄉村建設、實現宜興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民宿產業與鄉村特色文化的結合,不僅可以豐富旅客的旅游體驗,也可以促進當地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近年來,龍山村高舉綠色發展旗幟,筑牢綠色發展基礎,深入踐行“兩山理論”,立足宜興“陽羨文化”品牌塑造的大背景,以陽羨文化為靈魂,以民宿產業為引擎,以龍山村當地的特色文化與特色產業為導向,以“籬笆園”為龍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形成了頗具規模的吃、住、行、游、購、娛為一體的鄉村旅游產業。
在采訪籬笆園深氧墅酒店董事長王鳳珠的過程中,實踐團成員了解了籬笆園深氧墅酒店傳奇的創業過程、龍山村民宿高質量發展的方法以及將民宿產業與鄉村文化相結合的探索經驗。王鳳珠女士表明龍山民宿村已邁向新的時代,在總結籬笆園經營成功的經驗后,她致力于與政府協力打造基于龍山村文化的特色民宿品牌,借助優質的自然資源,促成村民們的共同富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

(圖為實踐團成員采訪籬笆園董事長王鳳珠女士)
此后,實踐團成員還參觀了籬笆園名下的茶葉加工工廠(江蘇大地春茶葉研究所有限公司),了解到新鮮茶葉經過發酵、揉捻、烘干等繁瑣程序到最后制為成茶的過程。此外,成員們還參觀了龍山山泉水加工工廠(宜興深氧㳇山泉水有限公司),探尋山泉水背后的品牌設計理念,深刻體會到了鄉村特色文化與其他產業緊密結合的成果。同時,成員們詳細調研了企業的生產運營、科技創新、商品研發、技術需求以及科技成果轉化等情況,為后續的調研提供重要的實踐基礎。

(圖為實踐團成員參觀茶葉加工廠)
在調研過程中,實踐團成員也發現了目前龍山村市場的需求和痛點——相關人才稀缺,從業者能力參差不齊,職業院校教育與實踐脫節,非遺文化缺少保護與傳承,鄉村特色文化未能起到重要作用等問題。
作為新時代歷史任務的參與者、建設者,實踐團成員后續將基于暑期的調研實踐,深度研究問題,提出可行有效的應對策略,加快建構龍山村現代鄉村產業體系的進程,推動龍山村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持續推動“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