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針一線勾畫振興弘幅,一心一意傳播民族文化。為繼承發揚民族技藝,弘揚民族文化。7月23日,重慶人文科技學院“扎根稻田旅,尋覓非遺行”實踐團來到了重慶市酉陽縣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花田鄉何家巖村調研,親身體驗苗繡風采,感受苗繡魅力,推動民族文化走出鄉村,走向世界。
繡花針下的美麗
五十六個民族團結一心,五十六種民族特色爭奇斗艷。來到酉陽這個極富民族風情的古都城,我們忘不了土家族的西蘭卡普,更沉醉于苗族豐富秀麗的繡品世界。何家巖特設苗繡坊供游人體驗欣賞。坊內熱情大方的嬢嬢向我們介紹熊貓耳環,花朵手鏈,錦鯉吊墜…飾品精巧,物美價廉。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苗繡坊繡娘交流。 譚婉婷 供圖
在嬢嬢的帶領下,我們穿針引線繡出了獨屬于我們的“小花” 苗繡坊的設立為當地婦女提供了就業崗位,促進了婦女回流,也守住了一方民族文化,一種民族情懷。
文化與青春的碰撞
歷史長河的淘洗下為我們留下了瑰麗的文化遺產,而涌向大海的小溪是我們青春恣意的模樣。當經時間沉淀的文化遺產——苗衣與熱烈奔放的青春少女相遇,美麗就有了模樣——苗疆少女。

圖為實踐團成員體驗苗族服飾。 劉熠 供圖
在探究酉陽的最后一天,團的成員們親身體驗苗衣,以古城為景,沉浸文化之美。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苗繡坊的合影。 譚婉婷 供圖
苗繡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必須傳承發揚的文化,青年是民族的未來理應擔起責任,首當其沖,弘揚中華之美,樹立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