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9日,泉州師范學院海洋與食品學院“‘綠’水青山行,‘赤’誠黨國心”實踐隊,以“鄉村振興、綠色生態”為主題,依托實踐隊員生物科學(師范生)專業優勢,走進安溪縣龍門鎮、安溪縣圓潭村等地,開展宣教活動,助力鄉村振興。學院黨委副書記劉禮元、實踐隊指導老師樂生煊和實踐隊隊員一行9人,參加本次暑期社會實踐活動。
圖為實踐隊與龍門中學領導老師合影
7月19日上午,實踐隊來到安溪縣龍門中學,受到安溪縣龍門中學支部委員會書記、安溪龍門中學校長吳文龍老師的大力支持。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既要有“金色”價值,更要有“綠色”顏值。實踐隊隊員們分別為龍門中學高三六班、高三八班的100余名同學們開展以“守護綠水青山,共謀綠色發展”“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為主題的宣講,融入“學、思、行”的教學形式給同學們介紹了鄉村振興和綠色發展的發展歷程及發展成果,同時就“青少年如何助力鄉村振興”方面做了進一步的拓展。同學們認真聽講,積極參與宣講互動,踴躍表達了自己對鄉村振興和生態保護的看法和體會。
圖為實踐隊隊員為龍門中學高三六班學生開展宣教活動
7月19日下午,實踐隊來到安溪縣第十六幼兒園,開展環境保護知識宣講。實踐隊隊員通過“理論學習+知識問答+游戲互動+動手操作”的教學模式,向孩子們展示了保護環境的重要性。為了讓他們在親自動手中感悟自然、親近自然,激發對環境的熱愛和保護之情,實踐隊開展了“植物書簽”制作活動。在隊員們的指導下,一朵朵干花在小朋友靈巧的手中拼湊出絢麗的圖案,最終每個小朋友都完成了他們獨一無二的作品。
圖為孩子們在展示自己做的植物書簽
此次“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讓實踐隊員們走出校園、走進基層,真正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親身投入社會實踐,不僅鍛煉了隊員們的實際操作能力,也讓隊員們更加了解國情、了解社會,深切感悟到在鄉村振興的大舞臺上建功立業,要俯下身、沉下心來做好一件件小事,要埋頭苦干、厚積薄發,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