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南京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尋遵義紅色記憶,筑“公衛人”青春夢想”團隊攜手貴州醫科大學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實踐團,走進位于
貴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三都水族自治縣,參觀水族博物館,深入了解水族文化,傳承紅醫精神,感受“多彩貴州”的魅力所在。
三都縣水族圣地,水文化源遠流長三都作為中國唯一的水族自治縣,聚居了全國超半數的水族人口,是水族文化最為集中的地區。其水族博物館,更是感受“水文化”的絕佳處。
走進展廳,映入眼簾的便是水族大銅鼓,其上刻畫的圖案,生動反映了水族長久以來的生產方式和生活信仰。跟隨一幅幅展圖向前走去,講解員向團隊成員們詳細介紹了水族特有的民族節日,如端節、蘇寧喜節、敬霞節。深入學習這些少數民族節日,隊員們也不禁感嘆貴州民族文化的豐富底蘊,更體會到了“多彩”二字的重量。
隨后,講解員向隊員們著重介紹了水族最燦爛的瑰寶——水書。水書是世界上極為罕見依舊存活的象形文字。2006年,水書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水族作為一個崇尚鬼神的民族,他們將自己的信仰、法理倫常融入其中,作為日常活動的準則。令隊員們更為驚訝的是,水書中還保存了亟待挖掘和破譯的天象歷法等資料,讓人不禁感嘆中國古人的智慧。
穿戴銀飾妙處多,水族靈藥治百病“花絲點珠,盤龍團鳳”,隊員們看著在燈光下粼粼閃光的水族銀飾,嘖嘖稱奇。
銀飾作為水族另一大文化傳承,不僅有其裝飾作用,更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許多水族銀飾的造型都采用了魚形、人魚形,這些都是民族傳統文化對銀飾產生影響的直觀表現。講解員還細心地向隊員們解釋了使用銀飾的益處,“銀可以殺菌消炎,排毒養生,如果長期使用的話,還可以起到加速新陳代謝、增強抵抗力的效果。這也是很多水族人身體比較健康的原因。”
移步水族醫藥展區,隊員們也目睹了民族醫學的傳承與發展。水藥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這是水族人民在長期與疾病的搏斗中留下的寶貴經驗。一排排草藥在展柜中陳列有致,種類豐富,用途各異。這一刻,隊員們仿佛看到了現代醫學與傳統醫藥的碰撞與融合。作為醫學生,隊員們更需要傳承傳統醫藥之精華,投入現代醫學之實踐。
石板寨揮灑熱血,舊鄉村展露新顏水族雖然文化獨特,卻也擁有著同樣的愛國熱血與不屈的抗爭精神。
走到“石板寨之戰”展區,講解員將沉重的歷史緩緩道來:“1944年11月28日,三都縣石板寨的村民們正在稻田里翻土時,忽然從寨子后山頂上的哨卡里傳來了牛角號聲……”
跟隨講解員的話語,歷史仿佛在隊員們面前重現。這場血戰,持續了六天六夜,也打響了水鄉抗日的第一槍。水族成員潘老發等人用土槍和鐮刀共殺死8名掉隊的鬼子兵和4匹戰馬,而4位水族民兵犧牲。村民們勇殺鬼子的壯舉豪氣,在隊員們心中掀起波瀾。即使只有小小一寨,水族人民也毫不畏懼,紅色精神的旗幟高高飄揚。石板寨之戰,為多彩的貴州畫上了一抹血色記號。
三都縣的人民不僅在戰場上奮勇殺敵,在鄉村振興中也埋頭苦干,碩果累累。通過民族團結與苦干快趕,2020年,三都縣成功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踏上了鄉村振興新征程。“能在這么短時間內找到發展方向,并且團結奮戰到如此地步,水族人民的力量不容小覷。”看著展板上的敘述,隊長楊馨鑫如此感嘆。
此次水族博物館之行,隊員們對不僅深入了解了水族文化,更深刻體驗了多彩貴州的魅力。“多彩貴州”,不僅民族多彩,智慧亦多彩,更有紅色精神閃耀。隊員們也將發揚紅色精神,更熱切地投入到醫學事業中去,不負時代囑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