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廢城市東大說:垃圾分類化于心,青春助力踐于行
7月的南京驕陽似火,而在東南大學社區里不時轉出的熱烈掌聲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是什么活動讓今年夏天顯得格外“火熱”?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引領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持續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與固體廢物資源化處理,建設美麗宜居的城市,促使東南大學師生及周邊居民養成生活垃圾分類和回收利用的習慣,加強環境保護的主人翁意識,東南大學聯合東南大學社區、開源社區、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等單位開展“垃圾分類·青春助力”專項活動。東大“無廢城市與低碳生活”生態實踐團隊,通過現場講解、圖文展示、發放資料、知識講座、“變廢為寶”手工制作等形式,廣泛進行垃圾分類減量知識的普及和宣傳,與群眾面對面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引導、示范和服務等志愿服務活動,培育綠色文化風尚,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近年來,垃圾分類收集問題已日益受到重視,《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和《中國21世紀議程》中明確提出,城市生活垃圾應逐步做到分類收集。垃圾是一種“擺錯地方的資源”,是一種豐富的再生資源,對垃圾進行資源化利用對于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垃圾分類小課堂
“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是個系統工程,需要各方協同發力、精準施策、久久為功,需要廣大城鄉居民積極參與、主動作為。” 而欲提升一個社會的環保素質,當從娃娃抓起。因此,在孩子們中推廣宣傳垃圾分類低碳生活的理念和方法對于一個良好社會風氣的形成尤為重要。“無廢城市與低碳生活”生態實踐團隊秉持“教育一個孩子,影響一個家庭,帶動一個社會”的初心,聯合東南大學與新童行志愿服務團走進多個社區,向適齡小朋友普及垃圾分類相關知識。團隊成員由東南大學生廚垃圾處理引出主要話題,從垃圾分類的定義,垃圾污染的危害,談到垃圾的去向,再到垃圾分類具體的細則,精彩形象地講解贏得了小朋友們的陣陣掌聲,讓每位小朋友對于垃圾分類的理論知識有了更深刻的認識。
廢物利用重實踐
團隊成員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邀請小朋友們一同加入綠色城市保衛戰,用實踐活動感染帶動小朋友們的環保行為。團隊成員充分利用社區和學校資源,在多地開展生廚垃圾堆肥試驗流程和技術講解,并向社區發放團隊自制的堆肥營養土,“生廚垃圾”變成了“有用的營養土”讓小朋友們大感驚奇,切身體會到垃圾分類處理的重要性。
同時,小朋友們在團隊成員的引導下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頭腦風暴環節中踴躍發言,提出自己對于生活中垃圾處理小妙招的獨到見解。團隊成員還細心指導小朋友們親手用收集來的廢舊瓶蓋做瓶蓋畫以及利用廢紙制作創意折紙,在小朋友們手中,“廢瓶蓋”變成了美麗的“圖畫”,“廢紙”變成了綻放的“玫瑰花”,這一刻,“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不再是一段枯燥的文字,而成為一顆種子在小朋友們的心中生根發芽。
無廢城市企業行
建設美麗中國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目標,其中國有企業在綠色長征路上具有帶頭作用。實踐團隊積極推動校企合作,主動與中國電信南京分公司聯系,在吉山云計算中心開展垃圾分類政策專項宣講。雙方結合各自特點,共同討論環保企業建設思路,團隊成員還參觀了園區,實地了解園區垃圾分類現狀,對企業垃圾分類工作提出了有益的建議。通過溝通交流,大家一致認為:綠色低碳的理念與企業“綠色、智慧、高速”的發展形式不謀而合,加強校企合作,發揮各自優勢是助力無廢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舉措。
行之力則知愈進,知之深則行愈達。“無廢城市與低碳生活”生態實踐團隊作為東南大學校級重點團隊及省、國家級團隊,在本次系列活動中,團隊成員充分利用學校資源,協調各方,將垃圾分類的理念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發揮大學生志愿者在基層治理中的獨特作用,用心用情做好宣傳引導工作,帶動更多居民養成分類投放的好習慣,推動垃圾分類成為低碳生活新時尚,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積極貢獻青春力量,為新時代大學生將專業投身社會做出了表率。期待更多有志青年加入到綠色長征的隊伍中,為講好中國故事、建設美麗中國奉獻力量,書寫出火熱的青春篇章。
時間:2023-07-26 作者:王子豪 李昂 來源:多彩大學生網 關注:
- 夏日志愿行,支教暖人心
- 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傳承和瑰寶,對于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和國家認同感具有重要作用。然而,隨著應試教育的大行其道,傳統文化
- 07-26
- 東平實踐詠三嘆,生態保護伴我行
-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鳥是人類的朋友,是與人類關系最為密切的野生動物,是自然生態系統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為了愛護鳥類 ,保護鳥類
- 07-25